在張天元看來,雖然這陳子畦似乎並不出名,但卻跟應為徐友泉至陳鳴遠之間的橋接過渡。
徐友泉,名士衡,明萬曆四年至崇禎十六年間西江婺源人。
徐友泉作品,別具一格,各式各樣的紫砂壺都能得心應手,特別是自己配製的泥料,泥色多變,別有風味。
他的作品所用泥料都是他親手配製。
徐友泉的壺藝,人稱“雅式精工仍繼美”,繼承了由供春、時大彬開創的壺藝傳統。
張天元在心中回憶了一番,便繼續說道:“具體到這件菱角,乃是紫砂中的象生器小品。
所謂象生器,也稱‘花色器’,行話稱‘花貨’。
紫砂壺象生器,取材於植物、動物、器物和人物,其中以植物、動物較多,其次是器物,人物較稀見。
植物中有松、竹、梅、荷花、牡丹、菊花、石榴、海棠、桃子、葫蘆、南瓜、北瓜、西瓜、芒果、佛手、葡萄和荸薺等。
動物中有龍、鳳、鳥、松鼠、獅、虎、象、雞、鴨、魚等。器物有秦鍾、漢鍾、宮燈、箬帽、石磨、井欄、舟船以及包袱等。
人物有老翁、僧家等。
象生器中一部分為全部模擬,以至於與所仿之物在視覺上難以區分,另一種則經藝術加工處理,將仿生造型與紫砂壺巧妙融合,別具情趣。
象生器的製作由來已久,現在一般可追溯至明代的紫砂鼻祖、‘花貨’名匠供春。
供春的名作《樹癭壺》是根據宜城湖父金沙寺中一棵蒼老的銀杏樹樹幹上的疤節創作設計的。
只見凹凸的銀杏樹皮紋理佈滿全身,嘴把用樹枝自然伸出,成為紫砂的經典之作。
那可是相當厲害啊。”
“聽張先生的意思,我這菱角應該是真品了?”那經理問道。
“不錯,根據我的估價,這東西在中國賣的話,大概在二十萬人民幣左右,在美國具體行情我還不太清楚,但肯定是真品,不知道經理你是多少錢買的啊?”
張天元笑著問道。
“這個,花的倒是不多,用了一百美金。”
經理有些得意地說道。
“那可是撿了漏了啊,而且這個漏兒還不小呢。”
張天元讚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