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滿口黑話。
很多初學者熱衷於學行話、黑話,那樣一下就露餡了。當你不能正確認識一件器物的時候,說再多的黑話又如何?
當你拿起一件東西的時候,有經驗的賣家基本就知道你是什麼水平了――拿著假貨討價還價的水平能好嗎?
第三,表示喜歡。
當你越想買某個東西的時候,就應該越是不露聲色,甚至表示不喜歡,說這個東西‘有殘,工糙’等等。
最好先看看其他東西,甚至殺殺價,看看賣家的眼力如何和大概價位,然後再拿起自己的目標器物,一上來直奔目標有時候也會陷入被動。
第四,不懂價格。
前幾年,在我稍微能鑑別一些瓷器之後,一度很興奮,買了不少青花瓷盤,結果呢?
所有東西都是清末的老貨,但全都是我花了市價數倍的價錢買到。
一個古玩店老闆調侃我說:‘這放我店裡也賣不出這價兒啊!’
第五,到處顯擺。
有的新手在地攤上買東西的時候總喜歡指點江山,我就聽到過有人說:‘這碗不到康熙,是雍正晚期民窯。’
――好傢伙,民窯都能看出是雍正晚期的,雍正朝總共才幾年啊?
再說老手:
第一,主動開價。
能主動開價的人是老手,比如上來就問‘這個300賣麼’。
主動開價的好處是根本不給賣家忽悠的機會,直接拿下。
收老貨的賣家一般也願意把東西賣給懂行的人,那樣才有穩定的客戶。
第二,絕不執著。
老手碰到喜歡的東西,不會非買不可,價格高了就殺,殺不下來就放棄,不要買自己認為不划算的東西,不然過後也後悔。
我就是當初不夠‘淡定’,買了一堆沒什麼價值的破爛。
第三,不動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