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市場真假並存,這有它的客觀必然性,因為賣的買的都衝古玩的價值而來,賣的想賺錢,買的想撿漏,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同時,真假難辨,也就更具有吸引力。
魅力之三:增值空間大。
古玩除了供人玩賞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保值增值。
民國時期,有人曾花一塊大洋買了成化鬥彩杯,後來被人以4千大洋賣到美國,按現在這個說法也就是三、四萬元,可是,這個鬥彩杯如今的身價已是幾百萬元了。
所以古玩保值增值也是人們熱衷於收藏的一個重要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誰能憑自己的眼力,低價吃進,高價出擊,那將是一件令人心曠神怡的事,可謂其樂無窮。
魅力之四:體現自身價植。
在平時生活中當人們得知你收藏古玩,便會覺得你這個人非常有品位;
當人們得知你收藏了珍貴的古玩文物,那麼,便會覺得你這個人很有身價,中國民間有“家有錢財萬貫,不如均瓷一件”,“黃金有價,美玉無價”的說法。
因此,在拍賣市場上,很多大企業家、富翁往往不惜巨資收購古今中外的古玩文物。
都是為了體現自身的價值,滿足自己的榮譽感。
在收藏中,“清代的法郎彩是藏品,因為它富麗堂皇,馬家窯的彩陶罐也是藏品,因為它們悠久;新疆的和田籽玉是藏品,因為它溫潤可人,而遼河流域的興隆窪文化時代的石斧、玉鉞同樣是藏品,因為它是歷史”。
在收藏領域,不是僅以眼力、財力論英雄。
如果為保值、增值而收藏,就會浪費古玩內涵中的一半資源;要研究捉摸古玩,賦予古玩學術研究,收藏就不僅是價值問題,更為重要的是精神的存在。
這些大概就是所謂古玩的魅力了吧。
張天元說出來,也不知道李雲璐是不是聽得懂。
“你玩古董很久了吧,那總該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吧,能給我講講嗎?”
到了寶華街上一家小酒館裡,李雲璐叫了幾樣明顯有中國特色的下酒菜,而後就讓張天元將故事給她下酒。
張天元倒是沒有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