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裡的和尚說,這刀重一百八十斤,長一丈四五尺,刀杆周長約七八寸,刀脊很厚。
天啟元年有個總兵讓幾十名士兵一起拔刀,愣是沒拔出。
旁邊的碑文記載,這刀是關羽過襄樊的時候隨手插在這兒的——刀都不要了怎麼打仗啊?
這不合邏輯。
要說關羽的刀,還有邪門事呢,竟然在廣省順城發現了一把——正宗青龍偃月刀。
清代羅天尺寫過本《五山志林》,講到順城本來沒有西門,後來開了西門,往外鑿山修路時,挖出了一把大刀,“有青龍偃月字”。
正好看風水的說西門不利於城市發展,乾脆,就建了個關帝廟鎮著。
大刀自然也供奉起來。
你瞧,關羽的刀不少啊,而且還到處扔。
不知道怎麼著,看書看到這裡,總想起“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來。
孔子穿的鞋誰見過?還真的留下來一雙。
可有文字記載,這雙鞋放在晉朝的倉庫裡,後來與劉邦的“斬蛇劍”一道焚於戰火。
可奇怪的事情出現了,到了唐宣宗年間,又有命令仿照孔子鞋製作“魯風鞋”,宰相以下都穿,又叫“遵王履”。
到了北宋末年,金兵攻佔汴梁,擄走的皇家文物中,又出現了孔子履、女媧琴。
元朝也有記載,說大都鐘樓街有個富人家,家藏有“宣聖履”。
孔子到底留下了多少鞋啊,怎麼誰都有呢?
還有一個著名的假古董,是“孟嘗君鐵鍋”。
唐朝筆記《封氏聞見記》說,在青州城南佛寺裡,有一大一小兩口鐵鍋,還有一個釜(也是鍋)。
相傳這地方是孟嘗君的家宅,鍋和釜也是他留下的——大鍋能盛四十石,小鍋三十石,釜也能盛七八石。
唐肅宗至德年間,胡寇南侵,司馬李伾毀了大鍋造兵器,和尚們苦苦哀求,才留下小鍋和釜。
後來,小鍋用來點長明燈了,釜用來儲存油了。
故事講得挺動人,不過作者封演當時就提出質疑:孟嘗君門下食客三千人,有大鍋是可能的。
可是歷經千年,也沒破損,還這麼新,有點假了吧?
封演不知道,鐵這東西,戰國時雖然有,但十分稀少,都拿來做兵器打仗了,做食堂的大鍋是不可能的,也沒必要啊——那時候沒炒菜,要鐵鍋幹啥?
到了現在,考古中發現的最早的鐵鍋,炒菜用的,是西漢的,也就是在西漢,才出現了大量油料作物,有了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