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三三四九章 德國客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三四九章 德國客人 (2 / 3)

這樣的陶刻書畫裝飾已然具備了形式美感和文化內涵,通常不會再畫蛇添足地上釉,一來成本加大,二來釉色也會遮蔽陶刻,所以此壺應是在窯燒過程中出現了瑕疵,所以敷釉來掩飾。

壺上陶刻內容之後有署款:利用。

這是宜興著名的紫砂商號,利永公司的前身,民國初年創辦於宜興蜀山,並在上浦設立商鋪。

利用公司的產品定位比較高,擁有一批紫砂名師高手,如範大生程壽珍等,1915年公司選送紫砂製品參加美國舊金山“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獲得多項殊榮,程壽珍那枚著名的“八二老人”印章便是在此次博覽會上獲獎後有人刻了贈與他的。

上世紀2o年代初,利用公司更名為利永公司,並創辦陶工傳習所,公司出品的紫砂器不僅熱銷國內,還大量出口到日本東南亞等地。

此壺通高9厘米,造型為竹節式,因紫砂壺中還有一種造型較為高大的竹鼎壺,因而此壺又俗稱竹扁壺。

竹節壺的身把流鈕都模仿竹子的形態,此壺的造型比例勻稱合度,製作也屬上乘,表現出了竹子那種勁秀挺拔的形態,蓋面貼塑數枚竹葉,簡潔而有生氣。

開啟壺蓋檢視,可見此壺是以團泥製成,壺內顏色淡黃雅緻,壺蓋內有一枚方形“義生”名章。

此壺作者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紫砂藝人:汪春榮,又名汪生義,生於年,卒於1927年。

汪春榮制壺技藝高,擅長花貨竹器製作,利用公司創辦之初,便聘請汪春榮為技師,一邊制壺一邊帶徒弟。

汪春榮的徒弟可是大大的有名,吳雲根汪寶根朱可心都是為後世所敬仰的陶藝名家。

紫砂器在一般情況下以素色素型示人,呈現出材質的天然美感。

不過也有一些紫砂器在裝飾上有所變化,這些裝飾的方法或與時代審美有關,或與政治經濟有關,又或者是有其他目的而為之。

張天元手裡這件紫砂壺表面呈光亮的黑色,這是上了一層黑釉二次燒成的效果。

紫砂壺在清三代曾經出現滿彩爐均,嘉道年間又有包錫等裝飾手法,將壺身通體包裹在彩釉金屬之中,不見真實面目,那是為了遷就皇家審美和文人書畫刻繪的要求。

由於喪失了紫砂本真的材質之美和宜茶功能,這些過度裝飾最後都被淘汰,這也充分說明紫砂壺作為一種日用陶器,是以實用為根本目的,違背這一要求便是捨本逐末。

那麼到了民國年間,為何還有黑釉壺出現呢?

這或許是為了滿足一種特殊的審美要求,但更大的可能性是為了掩蓋瑕疵而做的補救措施。

紫砂器在製作完成後,還要經過窯燒,民國以前都以柴窯燒造陶瓷,有許多不為人力所控制的因素會造成紫砂器出現變形開裂衝線火疵色差等缺陷,重則報廢,輕則外觀受損影響銷售。

對於那些有衝線色差和火疵的壺,工匠們會施行一些補救措施,使茶壺不致報廢。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