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靈機一動,想到:“如果反過來,使短針顫抖,能不能復原出聲音來呢?”
這個念頭,讓愛迪生激動不已。
他彷彿偶然間發現了一條通向一片新天地的小道。要知道,在當時,聲音儲存技術是一個無人敢問津的新領域。
於是,愛迪生像著了魔似的,廢寢忘食地開展研究工作。他知道:成功等於99份的血汗加上1份靈感。
沒有付出艱辛的勞動,再好的點子、再好的設想,都是沒有意義的。
經過4天4夜的苦戰,實驗終於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愛迪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在筆記中寫道:“我用一塊帶針的膜片,針尖對準急速旋轉的蠟紙,聲音的振動就非常清楚地刻在蠟紙上了。試驗證明:要把人的聲音完整地儲存起來,什麼時候需要就什麼時候再放出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至此,愛迪生的心裡有數了,“會說話的機器”即將誕生了。
1877年8月15日,愛迪生將畫好的一張機械設計圖交給了助手克瑞西。
克瑞西按照愛迪生的設計圖紙,製造出了一臺由大圓筒、曲柄、兩根金屬小管和模板組成的機器。
他怎麼也不相信,這麼個怪東西會說話。
愛迪生取出一張錫箔,將它包在刻有螺旋槽紋的金屬圓筒上,搖動曲柄,對著圓筒前的小管子,聲情並茂地唱起了一首兒歌:
“瑪麗有隻小羊羔,雪球兒似的一身毛,不管瑪麗往哪兒去,它總是跟在後頭。”
唱完後,愛迪生把圓筒轉回原處,換上另一根小管子,慢悠悠地搖起了曲柄。
這時,大家都屏住氣,屋裡靜悄悄的。
果然,過一會兒,這臺怪機器唱了起來:
“瑪麗有隻小羊羔……”
聲音雖然小,而且有點含糊,並不動聽,但愛迪生、克瑞麗和其他人高興萬分,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動聽的歌。
“這臺怪機器為什麼會說話呢?”克瑞西忍不住問道。
愛迪生指著機器,告訴大家:這臺機器的金屬筒橫向固定在支架上,它的表面刻著紋路;它跟一個小曲柄相連;金屬筒旁邊是一個粗金屬管,它的底膜中心有一根針頭,正對著金屬筒的槽紋。
錫箔下面的金屬筒上有槽紋,所以隨著歌聲的起伏,唱針在錫箔上刻出了深淺不同的槽紋。當唱針沿著波紋重複振動時,就發出了原來的聲音。
“原來是這麼回事!”克瑞西點了點頭。
“對了,還沒有給它起名字呢。”不知是誰說道。
“就把它叫做‘留聲機’吧!”愛迪生想了想說。
愛迪生髮明留聲機的訊息很快傳開了。人們稱讚這是“19世紀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