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鐘錶廠商為了迎合東方人的審美觀開始專門製作具有濃厚東方韻味的琺琅表。
這一時段的鐘表產品主要來自瑞士、英國、法國等國家,這些琺琅表外觀精美,造型多樣,除常見的圓形之外,還有扇形、昆蟲等特殊造型。
錶殼一般採用金、銀、銅等材質,很多在錶殼上還繪有人物、花卉、鳥獸等琺琅畫。
製表人還常採用珍珠鑲嵌邊圈,或將外框施以鎏金工藝,以此來增強腕錶琺琅的欣賞性,同時彰顯中國皇室與富賈高貴的身份。
進入中國市場的英國琺琅表裝飾上大多整體銅鍍金,琺琅圖案的題材則包括各式建築、自然景觀等;法國生產的琺琅表多采用珍惜奢靡的材質和鍍金工藝,琺琅圖案具有很高的藝術性。
一些品牌還接受定製和推出了針對中國習俗的琺琅表,像播喴從1824年起就開始生產琺琅釉彩與半圓珍珠裝飾的對錶,以迎合中國人“好事成雙”的習俗。
琺琅表的製作工藝和藝術感染力主要是從琺琅錶盤和表蓋(主要是懷錶的製作體現出來的。
從製作工藝上來說大體可分為微繪琺琅、掐絲琺琅、雕刻內填琺琅、精雕透明琺琅等四類。
其中微繪琺琅對配色的精準度要求很高,也十分難掌握,每次上色後加熱處理完畢,色彩都有可能出現偏差,從事這一工藝的匠人們需要豐富的經驗,才能掌握火候與時間,燒製出最佳的色彩。
配色中加入不同的原料可以產生出不同的色彩效果,譬如加入鐵元素,可呈現出黃色、綠色和棕色;加入錳可產生黑色和紫色。
錶盤配色完畢後要上釉,再經過粗、中、精等20多道打磨工藝,最為精細的打磨環節所用的砂紙甚至可以用來擦拭眼睛片。
而掐絲琺琅是使用極為纖細的金屬絲勾勒圖形,從而使盤面的圖形人物獲得最佳的清晰度與線條感。
製作過程中表盤上掐的金屬絲甚至比頭髮絲還細,稍有不當就會造成斷裂,難度極高。
這兩類製作工藝是琺琅工藝中最難的兩種。
琺琅表的製作有著悠久的歷史,進入新世紀,各大腕錶品牌又掀起了琺琅表的熱潮,並利用自己沉積百年的製表技藝,奉獻上了一款款超凡脫俗的腕錶精品。
這些腕錶無論從製作工藝、技術還是收藏角度講,都是無出其右的珍品。
頂級製表品牌積家推出的一套八枚超薄琺琅彩繪清花系列腕錶,就將微繪琺琅技藝完美地融入到腕錶之中。
該腕錶錶盤的製作,充分參考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嶺南派大師居廉的畫作風格。
居廉是中國近代嶺南地區著名的國畫家,善畫花鳥、草蟲及人物,尤以寫生見長,但要將其畫作呈現於方寸之間的錶盤上絕非易事。
積家的製表師們在專業的製作工坊中,運用微繪琺琅技藝,透過層層調色和燒製,將居廉的畫作神奇地呈現於錶盤之上。
微繪琺琅的難於掌握之處就在於對色彩的控制,製表師先要用鵝毛管蘸取塗料上色,上色過程由繪製底色到層層加色逐步完成。
面盤還要經過八百度以上的高溫多次烤制,使琺琅釉層的色彩完全自然融合於金屬錶盤之上。
由於採用微繪技術,該系列腕錶錶盤的圖案極具立體感,豐富的色彩會隨著光線的變換而轉換,製表師們用巧奪天工的造詣將大師畫筆下的意境及情懷完美地呈現出來。
如果說微繪琺琅巧奪天工,那麼掐絲琺琅工藝也絕不遜色。
雅典推出的TheSantaMaria彩繪琺琅腕錶就是掐絲琺琅工藝的極致體現。
腕錶錶盤採用純手工打造,整隻錶盤需花費五十多個小時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