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的地方大,高人多,有錢的收藏家、愛好者也多,可他們眼光挑剔,大路貨難入法眼,而王老闆來自小地方,見識少,資金不充足,難以淘到上檔次的貨,所以生意做起來,遠沒想象的好。
不過,來到大地方,機會增多了不少。
其中有一項買賣,很對王老闆的胃口。
對老王胃口的是一莊不起眼兒的小買賣,小得在縣城都不顯大。
當時古玩市場很興盛,貨源充足,好貨比比皆是,而民國的瓷器、雜件,難入藏家法眼,所以價格很便宜。
受此影響,民國的明星招貼廣告畫,雖然是彩色美人圖,印刷精美,是非常有時代意義的東西。
民國時期商業招貼廣告才實行,是創造性的新生事物,只有少數大企業使用過,那種營銷方式代表了當時最新潮流,而且是五彩印刷的起始之作,其收藏價值獨到。
可是注意到人不多,國內鮮有收藏者,少數經營者全部把貨物賣給德國、美國、或日本的外國人。
老宋見這東西極便宜,別人都是三兩塊買來,十幾塊賣掉,雖然動用錢財不多,利潤卻不低,而且很好做。
像他一樣的實力弱小者,做這個太適合了,所以,他試著在地攤上買了幾張,很輕鬆的賺到了錢。
王老闆嚐到甜頭,決心把小買賣做下去。
賣廣告畫賺到了小錢,算是找到一個門路,便把秘訣告訴幾個老鄉,可老鄉們都覺得這個買賣不起眼,沒當回事。
王老闆在買賣的過程中,發現了問題。無論從那方面說,他都覺得廣告招貼是很有潛力的東西,可是想多買,批次經營並不容易,一般的販子,最多拿了三五張來賣,過十張的就很少,而且有一部分品相很差。
所以想靠這個小買賣支撐店鋪的打算遇到了難題。
王老闆有些失望,可是他並沒灰心,反倒是多了一個心眼,對此上了心。
透過觀察,他發現來賣招貼的販子,大多來自東山地區。
他當時就想,按理說民國時期,上浦的工商業最發達,類似的招貼畫應該使用最廣泛,或許上浦遺留下來的更多。
於是他專程趕到上浦,去尋找更多的貨源。
可惜,上浦之行讓他如墜雲霧中。
怎麼了?
他本指望能在上浦有所發現,可是事實與打算的完全不一樣,他幾乎空手而歸,上浦根本沒有此類貨源。
王老闆想不明白了,經濟曾經發達的上浦怎麼找不到大量的招貼畫呢?
這是很折磨人的問題,他百思不得其解,便想多住幾天,多走一些地方,多找找。
他懷著一腔希望,天天出門去,卻完全失望了。
那幾天天天下雨,他打了傘,穿行在各古玩城的店鋪中,有時候淋得像落湯雞,很狼狽,卻沒見到希望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