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木傢俱,經歷太多年份,一般品相不佳,要麼變了形,要麼稀里嘩啦的要散架,而且樣貌不美,很容易讓人產生不好的印象。
馬傑克見到了椅子,鏟子要賣四百元。
按正常的行情,這樣的單支貨,不好出手,一般到馬傑克的層面上,也就一二百元,低的僅幾十元,到我的層面上,也就三四百元。
鏟子要價四百並不是胡鬧,而是有兩個理由。
一是這件椅子造型比較獨特,製作也很規整,雖然品貌不好,可它是藤子面的,年份早。
二是其靠背跟常見椅子不同,是兩根直棖在中間位置由兩道有間隔的小橫棖連線,組成一個敷藤子面的方框,方框仍有藤子的痕跡。
行家知道,這個做法只有明早期才有。
鏟子只知道年份早。
就是因為這個特殊性,他要價很挺。
馬傑克心裡盤算,東西不值,買回來也不好出手,所以這個價不能接受,也就放棄了。
等到星期五趕黑馬市場時,鏟子把椅子帶了來,賣給一個稍微懂行的人,那小子轉手賣了八千塊。
一件破軟木椅子能賣八千塊,並不多見,賣貨人當然很高興。
八千元接手的是一店主,他轉手賣給一位帝都客,價格是二萬七千元。
古玩貨物有限,走的是倒手的路子。
處身古玩行的人,各有各的路子,隨著倒手的次數增多,貨物距離最後的買家越來越近,價格也越來越高,利潤更是如此。
二萬七的買主帝都客不是傻瓜,他是高人。
眼力好,路子廣,在古玩行永遠賺便宜,所有的漏都是給他們準備的。
帝都客是大玩家,全國各地走江湖,路子相當寬,他看好那把椅子是不多見的明代永宣時期的遺留物,國內罕見,文物價值極高。
這把椅子的最終歸宿是上浦博物館,坊間傳說的成交價有兩個版本,一個是三十幾萬,一個是五十萬。
不管是哪個價格,都是軟木傢俱成交的天價。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