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覺得涅利是一個被遺忘的大師,不過作為一個收藏家,我不可能不知道她。”
張天元淡淡說道:“PlautillaNelli,她的聖經題材繪畫是充滿美感的佳作——就像和她同時代女藝術家的作品一樣。
但是,在和父權制本身一樣古老的歷史書寫中,她沒有被書寫進任何一本文藝復興史。
涅利被視作一個僅僅懂得揮舞畫筆的修女,遺棄在了藝術史之外。
涅利是16世紀的義大利修女,透過自學習得繪畫技巧。
她的作品大多是宗教題材,且許多都是大尺幅創作,在當時,創作巨幅作品對女性而言十分罕見。
在涅利出生的500年後,今年三月,佛羅倫薩的烏斐茲(Uffizi美術館準備舉辦首次涅利作品展。
烏斐茲美術館表示,這次嘗試是想要開始糾正藝術收藏領域中的性別失衡,而這種不失衡仍然存在於世界上各個主要的藝術收藏館之中。
烏斐茲美術館作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美術館之一,正就此做出重要的態度宣告——如果這還不算太遲的話。
英國的藝術品收藏情況同樣令人沮喪:女藝術家的作品僅僅佔到蘇格蘭國家畫廊藏品的4%,惠特沃斯美術館的20%,泰德現代美術館的35%。
而在過去十年的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上,代表英國參展的女藝術家只佔到33%。
這種性別失衡是系統性的,不單是在公立機構中明視訊記憶體在著巨大差距,在幾家最大的英國或國際商業畫廊也長期如此。
《衛報》收集的資料顯示,在過去十年間,男性藝術家舉辦的個展佔裡森畫廊全部個展的88%,豪瑟&沃斯畫廊個展的71%,佔高古軒畫廊全部展覽的88%,白立方畫廊展覽的76%,維多利亞米羅畫廊的59%。
我們很有必要了解藝術界這種性別偏斜所造成的影響。
這些其分支跨越大洲的大畫廊是全球性的藝術風尚製造者,他們打造出最熾手可熱的藝術家,出錢資助他們的的藝術創作,並把他們介紹給全世界最富有的收藏者。
時至今日,被我們看作最有價值的藝術品仍然幾乎全是男藝術家的作品。
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上被認為最大最有價值的美術館,都是擁有特納、馬蒂斯、梵高和畢加索、波洛克、孔斯等等這些人作品的地方。
我們很難說出能與如上幾個男藝術家分庭抗禮的女性的名字,這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已故女藝術家的作品拍賣紀錄也很能說明問題。
有史以來作品最高拍賣價格的女性紀錄保持者是喬治婭·歐姬芙,她的畫作《曼陀羅/白花1號》以0.44億美元的價格售出,但這僅僅是次年畢加索的天價作品《阿爾及爾的女人》售價1.79億美元的四分之一。
或許你覺得女性藝術家不被重視,所以我不可能猜出這幅畫是涅利的作品吧?
因為它甚至在網路上都無法搜到?”
張天元看著吉爾莎,笑得很淡然。
可是面對張天元的這番回答,吉爾莎卻完全愣住了。
她沒想到張天元不僅回答了他的問題,甚至就連他心裡頭想些什麼都完全猜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