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三二三七章 人渣的畫還是很好的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二三七章 人渣的畫還是很好的 (1 / 2)

有人稱董其昌為“巧宦”,這當然不是恭維他了,可見同時代人對他也是頗為詬病的。

董其昌寫過一首小詩,詩不長,詩題較長,《畫家霜景與煙景渚亂,餘未有以易也。丁酉冬,燕山道上乃始司文,題詩驛樓》:“曉角寒聲散柳堤,行林雪色亞枝低,行人不到邯鄲道,一種煙霜也目迷。”

這大概是他又一次從京城官場的政治漩渦中逃脫出來,回松江華亭途中所作。

對於明天,對於前景,對於將來重返天子腳下撈取政治紅利的可能性,對他這樣熱衷聲名,貪婪功利的兩面人物,不可能不感到迷茫和失落。

正如眼前混沌朦朧的一切,看得見,摸不著,究竟是煙乎?還是霜乎?只能存疑,惟有在忐忑中期之於來日了。

細細品味,這首七絕倒是他的心理獨白。

鬥爭到了刺刀見紅的時刻,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傻子了。

倘不想被人在胸口上捅個窟窿,而是想要割下對手的腦袋,作為政治動物的他,必得膺服這種官場的叢林法則,也是可以理解的適應。

凡是經歷過20世紀後半葉政治運動的過來人,如果記憶力還未完全退化,還未進入老年痴呆狀態,大概應該記得對於那些能逃脫一次一次運動,而未被波及的幸運兒,你除了羨慕和自艾自怨外,有什麼理由去責備別人呢!

所以,董其昌為官半個世紀,怕是連一份自我檢查,也未寫過;怕是連一次批鬥會,也未經過,你不能不佩服他進退得當的身手,不能不讚嘆他遊刃有餘的功夫。

然而,到了萬曆四十四年,年屆花甲的董其昌終於藏掖不住他正人君子的另一面,遂鬧出來“民抄董宦”這樣驚動東南半壁江山的特大丑聞。

董其昌驕奢淫逸,老而漁色,時屆花甲之年,猶擁多房妻妾,而其慾念膨脹,色心強烈,遂導致強劫民女,迫其為妾的事件發生。

他之耽迷房中術、豢養方士,**成風,自是明代頹廢計程車人習氣。

不過他更為變T,玷汙童女,行事囂張,倚財仗勢,略無顧忌,惹翻了鄉親鄰里。

接下來,不思收斂,反而猖狂,更不擇手段,進行打壓,私刑逼供,欺人太甚,惹得天怒人怨。

即使出了命案,還毫不在乎,反打一耙,告狀在先。

橫行鄉社的董其昌,被人呼為“梟孽”,稱之“獸宦”,可見其為非作歹到何等地步。

於是,民怨沸騰,終於爆發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據明人無名氏《十五十六民抄董宦事實》,其暴亂現場的描寫,稱得上早年版的湘南農民運動。

“自此無不怒發上指,激動合郡不平之心,初十、十一、十二等日,各處飛章投揭,佈滿街衢,兒童婦女競傳‘若要柴米強,先殺董其昌’之謠。以致徽州湖廣川陝山西等處客商,亦共有冤揭貼上,娼妓、龜子游船等項,亦各有報紙相傳,真正怨聲載道,窮天罄地矣。”

在中國,文人被抄家,可謂家常便飯,小菜一碟。

有皇帝的年頭,興文字獄,官員來抄,衙役來抄;沒有皇帝的年頭,大搞運動,小紅兵來抄,造反派來抄,但此次民抄董宦,規模之大、範圍之廣、人數之多、破壞之重,是破天荒的。

那場運動期間,帝都體育館批鬥彭、陸、羅、楊,參與人數多不過數萬,但董其昌遭遇的大場面,人山人海,號稱百萬,這數字有誇張成分,事屬必然,但那些天裡,外地群眾齊聚松江,本地百姓圍觀起鬨,鬧事風潮裹挾十來萬人,當是可能的。

那場面,那聲勢,遠勝批鬥,要浩大得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