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三零八四章 琢玉高手姚宗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零八四章 琢玉高手姚宗仁 (1 / 2)

當時在造辦處有這麼一位蘇省玉工可謂是乾隆皇帝在玉石鑑賞方面的‘老師’,他就是姚宗仁!”

張天元笑著說道:“這姚宗仁可是清代蘇省琢玉高手。

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擅琢玉。

雍正七年,姚宗仁被選進北京,在宮廷造辦處琢玉。

蘇省玉工在宮廷內這麼多,為何獨他受寵呢?”

“是啊,為什麼呢?”

攤主很感興趣地說道:“不瞞您說,我對這個也頗為不解,只知道他是乾隆皇帝最喜歡的玉雕師傅,然而其餘的就不清楚了。”

張天元笑著說道:“乾隆皇帝對於古玉的認識在其御製詩及御製文中多有表現。

作品內容是對古代玉器的讚頌、釋源、述典,也表現出喜愛之情。

恰恰姚宗仁對古玉鑑定方面有一點的造詣,在乾隆學鑑賞古玉的路上起到了指引的作用。”

“也就是所謂的投其所好了?”

攤主一拍手道。

“沒錯!有這麼一個故事,乾隆十八年的一天,乾隆帝在玩賞一件雙童耳古玉杯時,發現玉杯表面附著一層類似粘稠粥汁一樣的東西,形成磋手的凝結層,不知其為何物,便給玉工姚宗仁看。

姚宗仁認出此杯是他祖父所制,接著講了其父親教授他的‘淳煉之法’,即‘染玉之法’。

也叫琥珀染。

這段文字被刻於一件盛裝白玉雙嬰耳杯的木盒內蓋和一件盛裝青玉雙螭耳圓杯及託的木盒上”

張天元對於玉器方面的知識積累,那絕對不是在場這些人能比的,他這些年讀的書,比過去二十年都多,再加上過目不忘的本領,血刀的東西,自然也是非常多了。

姚宗仁所說的淳煉染玉之法:是需要找玉器上有瑕疵、不是很堅硬的地方;在夏季熱而乾燥的時節,利用夜間正當陰氣下沉陽氣上浮的時機。

沒有瑕玷的玉器,因其質地堅硬,染色難以侵入,於是用金剛鑽,鑽出如蜂窩、鍾乳狀的坑孔,在上面塗上琥珀粉液並加以浸泡,用不大不小的文火,夜以繼日地煮烤,必須經過一年的時間以後才能製成。

現在的做偽者已經很少有人知道這種染色技法,即使知道這種方法,也因為想要買貨的人著急而想要速成,不能使用姚氏染玉法加工,速成法所染制玉器之色就如同泥瓦匠抹牆泥一般,完全不像姚氏製品。

姚宗仁在玉器方面的知識和技術非常全面,既能鑑定,又能設計,還能雕刻,是乾隆早期宮廷玉器最重要的設計者。

受到皇帝的寵愛,乾隆帝經常指名由他設計玉器。

攤主攤位上的兩件東西,一件是黃玉谷紋連環璧,璧徑約莫13.7厘米,通寬大約35.6厘米。

此器採用較為少見的黃玉製成,兩璧各出廓,做龍形躬身,再用方形活環將龍身相連。

兩璧一面均飾乳丁紋,另一面分別飾雲龍紋和雲鳳紋。

璧芯亦雕刻為活芯,並雕刻太極圖及雲紋裝飾。

下配雕刻極為精緻的紫檀嵌銀絲座。此器設計巧妙,雕刻精細。

另外一件是白玉斧式佩,長大約9.6厘米,寬約莫4.2厘米,厚大約是0.6厘米。

白玉質,溫潤無瑕。斧型,一端有刃,一端有穿孔。斧兩面均以細陰線雕刻人首及獸面紋,兩側分別刻“乾隆年制”“洪字七號”款識。

姚宗仁能識料畫樣,又能幫皇帝鑑別真偽古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