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元手中的這血玉髓滾印既有圖案,也有文字,而且搭配的十分漂亮,根據文字的意思來判斷,應該是曾經的某位王者或者貴族所使用的。
對所有者而言,滾印不僅有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也是其身份和社會地位的標誌。
滾印的製作年代和出土文化層之間常存在時間差,有的相差幾百年,說明滾印是傳家寶。
有的國王甚至用滾印作為玉璽,顯示其統治的合法性。
對研究者而言,印章有多方面的史料價值。
從地理分佈中,可以窺見不同時期、地區的貿易交往情況;
從印章上的圖案中,可以看到鮮活的生活畫面、虛構的神話情形以及各種人或者神的形象。
從而使研究者獲得多方面的資訊,例如某時期的流行服飾及其發展變化、建築風格的發展變化、有關宗教思想方面的資訊;
從印章的質地和工藝中,我們也可發現雕刻技術本身的發展變化。
張天元之所以喜歡滾印,或許就跟這些有關係吧。
第一個發現埋藏在地下的滾印或平印的人是誰?
這個問題已經無證可考。
有可能是居住在西亞地區的阿拉伯人,但具體是誰?
今天我們已經無從知曉。
據說,首先把兩河流域印章帶到歐洲的人是十字軍東征隊伍中的無名氏,該印章的發現地點是耶穌蒙難的各各地。
首次提到美索不達米亞平印的書籍出版於17世紀末,而是首次在書籍中提到滾印則已經到了18世紀50年代。
英國著名的古物收藏家哈密頓收藏的滾印中有一個發現於希臘的馬拉松,希臘人是最早收藏美索不達米亞滾印的人。
哈密頓於1772年把他的收藏賣給了大英博物館。
自此,兩河流域的滾印從個人收藏中走進了博物館。
不過中國的博物館裡還基本見不到精美的滾印,畢竟中國的印章文化也是非常盛行的,大概大家夥兒都在研究中國的印章了吧,所對對這兩河流域的滾印不是很在意。
但張天元覺得,兩種印章進行對比參照,才能夠讓人們更加熟悉和明白古代文化的奧妙。
就在他準備將手中的血玉髓滾印戀戀不捨地放回原地的時候,忽然間一股非常強烈的危機感充斥了他整個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