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二章國王的禮物(一)
張天元也不在乎溫蒂佔了自己的房間,那個乾隆年代的金嵌珍珠天球儀可以暫時不管,因為構造什麼的張天元在故宮博物院裡頭都研究了很多次了。
倒是剛剛從溫蒂朋友手裡得到的這個天球儀,頗讓他有幾分興趣。
他想要把這個仔細拆開了看看,研究一下。
反正以他的六字真訣和地氣來說,是絕對不會弄壞的。
一般來說,就算是專家,也不敢去拆卸一件意義非凡的特殊古董。
尤其是像天球儀這樣結構十分嚴密的古董,就算你懂行,也不敢亂拆,因為可能經過二三百年的歷史之後,它的內部結構已經發生了某種特殊的變化。
如果你冒冒失失去拆解的話,那麼最可能的結果就是把寶物給弄壞了。
這樣一來,不僅僅是寶物本身價值大打折扣,甚至還可能會影響到其結構,以至於想要重新修復都沒可能了。
不過這種事兒對張天元來說自然不是什麼問題。
補字訣和造字訣配合之下,再加上鑑字訣,區區這種事兒,根本難不倒他。
別說拆不壞,就算拆壞了,也能夠完美修復的。
乾隆的那個天球儀是純金底座,而這個從溫蒂的朋友那裡買來的天球儀則是用的水晶底座,看起來非常有質感,也非常漂亮。
天球儀的結構十分嚴謹,小零件特別多,所以拆卸起來非常麻煩,需要很多十分精密的工具才有可能搞定。
張天元為了能夠完美拆卸開來,專門跑了一趟五金市場,買來了各種各樣的工具,然後配合自己的地氣,小心翼翼地將天球儀上的零件一件件拆了下來。
當然最關鍵的就是球體跟底座還有其餘架構之間的結合點,處理起來非常麻煩。
將整個天球儀拆開之後,張天元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一個很小的銘牌,這應該是後來加上去的,工匠的手藝不錯,加上這個銘牌之後,竟然沒有使得這個天球儀產生任何不和諧的樣子。
不過外來的東西終究是外來的,張天元仔細觀察了一下那個銘牌,上面用英文清晰地標註著“馬利特古董公司,安德斯·阿克曼”。
不懂行的人,可能看到這些字就傻眼了,甚至就算是去網上搜尋,也未必能找到詳細的籽料。
但張天元不一樣,他這腦子裡的知識,怕是比網上的還要全面一些。
他很清楚這個馬利特古董公司,也對安德斯·阿克曼有著不少的瞭解。
馬利特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董公司之一。
專門從事18世紀攝政時期的傢俱和藝術品收藏,包括繪畫、鐘錶及其相關經典的藝術品。
1865年作為銀匠和珠寶商的約翰·馬利特在倫敦開辦了這家公司,之後他的兒子沃爾特·馬利特擴大規模,範圍涉及18至19世紀歐洲宮廷中的精品。
到1937年馬利特古董公司在英國已首屈一指。
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以及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有將近70件收藏品是由馬利特古董公司提供的。
極為不易的是,到1955年馬利特家族的成員相繼去世,公司順利渡過這一關,成為股份制古董公司,並在1988年上市,成為全球唯一上市的藝術品公司。
而那個安德斯·阿克曼則是十八世紀瑞典最好的製圖師,並且極為擅長製作天球儀和地球儀,擁有著非常豐富的天文學知識,甚至在整個歐洲都聲名鵲起。
他的地球儀和天球儀制作精美,而且結構嚴謹,以至於在西方有著非常高的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