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是給錢都買不到的好東西啊,誰敢在這上面做文章打主意,那估計離死也不遠了。
而且退一萬步講,真有人偷了兩件東西打碎去研究,可是還是不夠啊。
兩件而已,這參照太少了,根本不可能發現君子瓷的秘密所在,除非這個人擁有張天元那樣的鑑字訣,或許還有點可能性。
即便這東西真能複製出來,可技術歸技術,古董依舊古董啊,你複製出來的,它也不是古董啊。
張天元現在沒有將君子瓷修補起來,主要是因為他想要利用這些碎片研究一下,反正他的鑑字訣擁有這方面的能力,一定可以將君子瓷的製作技術以最小的投入給研究出來的。
即便是那種特殊物質,也能用地球上的物質來替代。
一旦君子瓷的技術復原出來,那麼神羅集團又可以擁有一項主打的品牌了,這對張天元,對整個中國瓷器來說,那都是非常好的事情。
“能問你個問題嗎天元?”
楊懷仁觀察了一會兒那碎片,笑著問道:“這東西表面上跟唐三彩很像,估計一般人都會判斷它是唐三彩吧,你到底是透過什麼手段鑑定出來它是君子瓷的?”
倒不是楊懷仁懷疑什麼,主要是他想要鑑定,都很困難。
“其實這個鑑定還是比較容易的,師父您很懂唐三彩,應該知道一般書籍在論及唐三彩鑑定時都把造型、胎、釉作為鑑定的三要素。
但在高仿唐三彩贗品花樣不斷翻新的情況下,已很難從胎和造型上發現高仿唐三彩的破綻了。
惟有把握唐三彩釉面特點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唐三彩真品表面釉層較厚,一般在0.12至0.15毫米左右,釉中氣泡很少,用肉眼觀察,表面裂紋不明顯,更不會有橫七豎八的長紋開片。
由於多用刷釉法,釉面均勻,如用淋釉法上釉,也只是在器物底部釉厚處才能見到厚薄不均的情況。
從本質上講,唐三彩是一種亮釉,其光澤亮麗柔和,具有古瓷器表面的瑩潤感。
而贗品通常表面有一種耀眼的‘賊光’,這主要是由於仿品釉內玻璃質成分過高所至。
但對於高仿唐三彩來講,用肉眼已很難從釉面光澤來分辨真偽,必須藉助高倍放大鏡。
由於唐三彩都是出土器,在地下埋藏了1000多年,其釉表會形成一種極其特殊的物理現象,即民間所說的‘翹皮紋’或‘芝麻釉’。
看上去是一些細碎的小開片,大小均勻,透明而淺淡,片紋兩旁的釉微向上翹,很少分離,故片紋中一般沒有雜質浸入的現象。
但表面脫釉嚴重的三彩馬俑,片紋會有分離現象。
而仿品一般開片都較大,片紋也較長,橫七豎八很不穩定,兩者之間是有差異的。
迄今為止,作偽者還無法仿出與真品唐三彩一樣的‘翹皮紋’來。
因此,有無‘翹皮紋’是唐三彩鑑定中最過硬的依據。
很顯然,這個特點足以證明這件東西它不是唐三彩。”
因為這種鑑定需要放大鏡,而廟會上根本不會有人帶放大鏡這種東西的,然而張天元的眼睛比放大鏡那可更加有用,他自然看得出來那東西不是唐三彩了。
聽到張天元的話,楊懷仁不由點了點頭,也是對張天元的眼力十分佩服。
能夠裸眼看出這東西不是唐三彩的,那真得不容易,這小子的眼力究竟怎麼練出來的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