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士大夫文化催生出了許多旁支文化,如香文化、茶文化、插花文化等,香插這種器具,也就在文化的薰陶下,開始擁有了屬於它的獨特氣質與藝術感染力。
第一眼看到這兩件作品,張天元就被驚豔到了。
其中一件輕靈、空透、雅秀,有種一花獨放,清滿乾坤之感。
盈掬於掌心,似有水汽荷香,氤氳撲面,直令人心曠神怡。
張天元由此不禁想到了一個人——明琢玉巨匠陸子岡。
世傳陸子岡曾造水仙簪,玲瓏奇巧,花托下基枝,細如髮絲而不斷。
後人因此以三個字來概括陸子岡碾玉的藝術特點:空、飄、細。
空,就是虛實相襯,疏密得當,使人不覺煩瑣而有空靈之感;
飄,就是造型生動,線條流暢,使人不覺呆滯而有飄逸之感;
細,則為琢磨工細,設計巧妙,使人不覺粗獷而有精巧之感。
另外一件纖薄精緻的一瓣白菜,葉片翻卷、浮凸有致,葉脈清晰可見,栩栩如生。
葉上蛐蛐歡鳴,靈動趣致,惹人喜愛。
白菜在玉雕中有佰財、擺財等寓意。
那些年,那些給過我們別樣感覺的香插,它出於香文化,因香文化的一度衰頹而漸漸遠離人們,但也因現代文化價值觀的迴歸而重回我們的視線。
現如今的香***之從前,更顯精巧,大小不過一握,方便隨身攜帶,又兼具賞玩與實用兩種價值。
忙碌一天,獨坐靜室,燃一枝幽香,看青煙嫋嫋升騰,香灰寸寸而落,而得一刻心之恬靜,這也許就是香文化迴歸的現實意義吧。
雖然這兩件東西都不是陸子岡的作品,但卻都有陸子岡的神韻在內,應該是後世之人仿照陸子岡的風格雕琢出來的香插。
儘管水平未必能達到陸子岡的七成,可是卻又有其獨特之處,並未一味地模仿。
由此可見,這兩支香插應該也是某位玉雕大師的作品,只可惜這上面並未留名,張天元只能透過鑑字訣看出它們是明代晚期的作品,上面還有簡單的風水局。
作為藝術品,這兩支香插絕對是頂級的玉雕,價值連城,而且所用玉料也非常稀有珍貴。
作為風水法器,倒是檔次不高,只能算是九品法器。
可兩者結合,那就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