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三零二八章 白撿的好瓷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零二八章 白撿的好瓷器 (2 / 3)

原來只懂得使用木頭做的器具的歐洲人死亡率很高,歐洲人認為中國的瓷器有起死回生的作用。

後來,歐洲對這類青花瓷追捧導致需求量的增加。

而景德鎮的官窯與民窯因為高嶺土的紛爭等因素,導致官窯生產中斷80年。

期間,荷蘭走私者就直接到被成為“漳城河”的九龍江口來購買當地生產的陶瓷。

漳城陶瓷也因此在歐洲開啟銷路和名氣。

近年來打撈的龍海‘白洋礁一號’沉船,發現了滿載的漳城瓷器。

有些船隻也從汕城到澳門往馬六甲海峽。

像我們國家水下考古隊從‘南澳一號’古沉船打撈出10000多件瓷器中,有8000多件為漳城生產的所謂‘克拉克瓷’。

日本關東大學和福省博物館聯合研究‘汕城瓷’,最後出了本《漳城窯》,讓漳城陶瓷的廬山真面目更多地為世人所瞭解。

歐洲人生產瓷器比中國大概遲了一個半世紀。

中國出口的比整個歐洲17世紀生產的陶瓷還多。

荷蘭人曾寫過中國每年出口的瓷器達300萬件,不久將充滿整個歐洲。

因為便宜陶瓷外貿渠道的打通,歐洲人沒辦法在競爭中生產生活用品,只能轉向生產更高階的工藝品、藝術品。

南勝窯就是明末清初的漳城外銷古陶瓷遺址,像這樣的民窯遍及漳城等地。

漳窯瓷傳統制作技藝傳承人林俊表示,陶瓷是漳城400年前的一大產業,明末時漳城詔安畫家還到海外去學寫意畫,漳城青花瓷上的海水紋等就是中西合璧的文化體現。

而這擁有冰裂紋的漳城窯瓷器,更是克拉克瓷中的奇葩,屬於絕對的精品啊。”

聽了張天元一席話,席勒這個明白人的氣兒總算是消了,覺得雖然說這漳窯的冰裂紋瓷器儘管不如南宋官窯的冰裂紋瓷器,但也算是不錯了。

更何況現在要送人,也就這樣吧。

“張先生,那現在能把您的好玩意兒拿出來讓大家開開眼了嗎?”

席勒笑著說道。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