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茶杯選用天然的陶瓷泥料,運用獨特的加工技術精製而成,具有外形光亮細膩美觀,杯壁厚,不燙手,散熱快的優點!
陶藝中的杯體與釉,如果在配方與燒成上設計不當,兩者膨脹係數差異過大,常會造成釉面裂紋。
然而刻意造成釉面裂紋,也別有一番風味,在陶藝上我們稱之為裂紋釉。
“冰裂釉”與裂紋釉不同,其差異在於前者為多層次裂紋,而後者為單層次。
由於“多層次裂紋”在技術上的困難度,可想而知。
“冰裂釉”最大的特點在多層次的立體結構裂紋,造成猶如玫瑰花瓣般的層面,加上釉色的變化,讓人愛不釋手,欲看穿方休。
把開水或茶水倒入杯中浸泡,可令水質口感綿軟甘甜。
不過冰裂紋這種技術,南宋之後就已經失傳,雖然現代人經過努力重新恢復了出來,但是對於一個收藏家來說,自然還是更喜歡古代的東西。
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歷史淵源。
“能讓我先看看嗎?”
張天元問道。
“你這人好麻煩啊,不就是看一下你的瓷器嗎,怎麼這麼囉嗦,非要讓你看你才肯拿出你的東西嗎?”
哈德越看張天元越是不爽。
然而張天元卻不理會他,只是看著席勒。
席勒笑了笑,親自去將自己的那套茶具拿了出來。
張天元一看,就喜歡上了這套茶具。
她靜靜地端坐在那兒,米黃色的面板,如玉般圓潤溫厚,再細看,其紋如冰裂,倒也別緻。
她的名字獨樹一幟,漳窯。
如清末《閩產錄異》所云:“漳窯出漳城。明中葉始制白釉米色器,其紋如冰裂。”
揉泥、拉坯、修坯……在南靖縣龍山鎮,70畝的漳窯燒製基地,直徑3米的古老水車,30米長的池子,兩米高的窯爐,一派明清時代漳城古老窯址的原貌,再現了漫野窯煙的盛景。
古時,漳窯精品多為地方貢品進獻朝廷,並與“德化窯”和廣省“潮城窯”同享盛譽。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