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好奇,楊懷仁又多方查詢關於鼻菸和鼻菸壺的資料,從此開始在古玩地攤上淘鼻菸壺。
聽楊懷仁說,我國吸聞鼻菸始於明代,遊牧民族在馬背上無法用菸袋吸菸,鼻菸從國外傳入後正適合他們野外吸聞的習慣。
當時,進口的鼻菸是用大玻璃瓶裝的,重量從四兩至一斤不等。
為了攜帶和吸食方便,遊牧民們用各種金屬、骨角材料等來製作鼻菸壺,也有把鼻菸放在盛藥的小瓶中。
到了清代,鼻菸開始盛行,所謂“碾成琵琶金屑飛,嗅處微微香霧起。海客售來價百緡,大官朝罷當一匕”,由此使得鼻菸壺亦十分流行。
“我覺得這種小瓶子很有看頭,也很難看到重樣的,就喜歡收藏,漸漸地就收藏了幾十個清代、民國的鼻菸壺,材質以陶瓷為主。”
楊懷仁說,鼻菸壺的材質有玉石、琺琅、水晶、瑪瑙、陶瓷等,其市場價值主要還是受材質所決定,比如和田玉鼻菸壺價格不菲,而一般工薪藏友,主要以陶瓷鼻菸壺收藏為主。
“沒想到師父您對鼻菸壺也這麼喜愛啊,那待會兒我就讓你見識見識幾個絕對經典漂亮的鼻菸壺,保證你看了之後會愛不釋手的。”
張天元笑著說道。
“那是,小小的鼻菸壺,其工藝融合了繪畫、雕刻、書法等多個藝術門類,在收藏領域享有盛譽。”
楊懷仁笑道:“近年來,隨著把玩件受捧,古代鼻菸壺也成為市場熱點,鼻菸壺的市場行情總體呈走高的趨勢,品相好、材質佳的鼻菸壺有價有市。”
“鼻菸壺除了本身的實用性外,還具有送禮饋贈、身份象徵等功能。雖然只有三百年左右的歷史,但因其小巧精緻、便於攜帶、宜把玩,為不可多得的掌中珍玩。”
耐不住寂寞的劉伯也說話了。
他雖然不是古董收藏家,但是對鼻菸壺卻是情有獨鍾的,家裡頭也收藏了幾個,就是不知道真假了。
具體來看,鼻菸壺的漲幅差異性很大,因材質的不同,近兩年漲幅從一倍到十幾倍不等,材質好的鼻菸壺漲幅很快。
“呵呵,的確啊,收藏這個東西,不僅好玩,而且如果投資得當,也能賺到不少錢的。”
楊懷仁笑說,如果系統收藏、研究鼻菸壺,還可以從中看到一個朝代興盛的歷程。
目前,存世古代鼻菸壺中,最早是清代順治朝的。
到了雍正時期,宮廷製作鼻菸壺的數量大增。
雍正帝大力提倡宮廷製作工藝,並親自督造造辦處設計成品造型。
式樣的定型堅持“內廷恭造”之式,形成了特殊的宮廷風格。
乾隆朝是鼻菸壺的大發展時期,其製作規模數量最大,特別是玉石質鼻菸壺,製作精美,選材精良,不惜工本。
“玉質鼻菸壺到道光以後質量大不如前,清朝晚期的光緒以及民國戰亂不斷,民不聊生,製造的瓷質鼻菸壺更是不太講究。”
隨後,楊懷仁嘆了口氣道:“光緒至民國間,出現了仿乾隆內廷製作的料質琺琅彩煙壺,雖皆為名家繪製,但胎、彩、款式顯然不如前朝水平,鼻菸壺已顯繁華過後的頹勢。自此,鼻菸壺少有創新,日漸衰落。”
“師父,我也知道隨著近年來收藏熱的興起,類似於鼻菸壺這種可以隨身攜帶,易於把玩的藏品越來越受到藏家的追捧。那麼,收藏鼻菸壺有什麼講究呢?”
有些事兒,張天元還是很願意虛心求教的,畢竟他只能算是一個靠著作弊成長起來的古玩鑑定師,在鑑定的同時,獲取大量的知識,這才能讓他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