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2年至前71年期間,斯巴達克率奴隸爆發起義,克拉蘇帶領羅馬軍隊殘酷鎮壓。
蘇拉隱退後,他和龐培、凱撒合作,組成三頭政治同盟。
相對於另外兩人,克拉蘇控制的軍隊最多,擁有的財富也最多,但是在戰功方面卻有所不足。
此後,他因嫉妒龐培、凱撒立下的較多戰功,於公元前53年倉促發動了對安息帝國的戰爭,在卡萊戰役中全軍覆沒,本人也死於征戰中。
然而這場戰爭,卻流傳這一個神奇的傳說。
有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古羅馬與安息國大戰,古羅馬首領克拉蘇率領大軍進攻,遭遇了安息軍隊的圍剿,羅馬軍團幾乎全軍覆沒,唯獨克拉蘇之子率領第一軍團6000人突出重圍。
隨後,兩國水火不相容,33年內發生了無數場戰爭,最終牽動合和約和平相處。
然而,當兩國按照和約釋放戰俘時才發現,當時突圍的第一軍團不知所蹤。
一個6000多人的部隊從此杳無音訊,這讓古羅馬人感到非常的困惑,而這樣的失蹤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了如今中外史學家最難以破解的難題,困擾了無數的學者。
直到甘州永昌縣焦家莊鄉樓莊子村,一個不為人知的小村莊,卻發現了神秘的古城遺址。
經過挖掘發現——
墓中遺體的頭骨旁有一撮毛髮,遺體下面有一枚紅色紐扣,最終斷定墓主為漢代的歐洲人。
不但如此,古墓中還出土了丈餘長的粗大圓木和寫有“招安”二字的橢圓形器物,斷定為古羅馬士兵的盔甲。
同時,墓中每一處遺體都是頭朝西方,更讓人聯想到所葬之人來自來自於西方。
直到澳大利亞學者戴維·哈里斯的出現,他認為提出這一處是古驪靬城遺址,西漢時期安置古羅馬戰俘的城堡。
這一觀點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從此國內外學家紛紛加入對莊子村的研究。
經過數年的研究,西北民族學院歷史系教授關意權發現了其中的重點。
原來在中國史籍《漢書·陳湯傳》中記載,早在公元前36年,西漢王朝4萬將士西征匈奴,途中發現了一支奇特的僱傭軍,他們以步兵百餘人組成“夾門魚鱗陣”,土城外設定“重木城”。
兩軍相遇,必有一戰。
西漢王朝軍隊憑藉著強大的實力攻破了城牆,活捉145人,受降1000餘人,並將其帶回中國,驪靬城堡就是當時用來安置這批外來降軍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