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進行彩繪。
當時的匠人,還對底層和彩繪層進行了雕刻,使裝飾圖案具有立體的效果,讓這尊雕像看起來更加恢弘。
目前發現的施彩青銅器數量不是很多,有的專家稱為髹漆類銅器,有的專家稱為銅胎漆器。
雖然叫法不一致,但實際上都是同一類器。
稱之為彩繪銅器。
這種青銅裝飾工藝,多出現在商周秦漢時期,近代青銅器中還是很少見的,這絕對是青銅器裝飾工藝中的一朵奇葩。
這件東西,應該算是一件奇葩中的奇葩,屬於鎏金彩繪銅器!
這樣的一尊雕像,再加上誤打誤撞鑄就的長時間不會生鏽的合金,其價值只怕比那幅唐卡還要昂貴。
要知道,近年來,明清佛像的價格可是節節攀升,特別是一些大型佛像,而這尊大威德金剛造像,儲存的這麼完整,真是十分少見的。
由於材質、工藝等方面的原因,中國曆代造像中可移動佛像的尺寸普遍較小,藏式佛像尺寸也多在二三十厘米左右,超過50厘米以上者更少。
而這尊佛像居然足足有將近一米五高,實在十分罕見,他都不知道父親張如海是怎麼從老家把這玩意兒弄回來的。
佛教造像作為一種雕塑藝術,素有高古佛像和明清佛像之分。依據各個朝代信奉的佛教門派之分,明清以前的佛像,稱漢傳佛像,留存下來的以石佛居多;
明清佛像則稱藏傳佛像,存世的以鎏金銅佛賣價最高。
近年來,明清金銅佛像在香港和內地拍賣市場屢創天價。
一尊明永樂鎏金釋迦牟尼佛像居然價值1.2359億港元!
這是在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會上爆出的一幕,當天下午,廣受各界人士重視的“佛華普照—主要明初鎏金銅佛保藏專拍”在港拍賣。
其間一尊高72.5厘米的“大明永樂年施”銘款大型鎏金釋迦牟尼佛像以1.166億元成交,加上佣錢達1.2359億港元。
成為了國際範圍內最貴的我國佛像。
此前我國佛像成交最高記載的保持者是一尊明15世紀大威德明王鎏金銅佛像,在2004年由香港佳士得秋拍以1906.28萬元成交。
蘇富比此季佛像專拍推出了由14件明永宣宮殿造像,該場專拍被坊間譽為托起我國佛像保藏進入精品化期間的主要槓桿,14件明永宣金銅佛像拍品是前史以來整體水平最高的一次拍賣。
業界人士用了“尖端水平”這四個字,來描述這批拍品在我國明清金銅佛像裡的位置,成交的13件拍品總成交額高達3.4238億港元。
其間5尊佛像改寫了國際範圍內我國金銅佛像的成交紀錄,成交報價僅次於釋迦牟尼佛像的是一對明宣德鎏金銅金剛舞菩薩立像,以5355.12萬元,在國際我國金銅佛像成交排行榜上居第二名。
據悉,在不久前紐約洛克菲勒基地舉辦的一場拍賣會上,我國富豪劉益花費快到五百萬美元拍下了一尊銅瑜伽士坐像,這座佛像是11世紀至12世紀在雪原製作的,這次成交報價486.9萬元也一會兒改寫了雪原雕塑拍賣世界紀錄。
在國內佛像拍賣市場,作為藏傳佛像的金銅佛像,佔到九成以上的交易量。
明清金銅佛像又分為宮廷造像與雪原民間造像,其中明代永樂和宣德年間的宮廷造像“永宣佛像”尤被目前國內藏家和投資人看好。
張天元的父親張如海得到的這件就是永樂年間的佛像。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