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元盯著臺上的時候,紅布已經被揭開了,露出了一個精巧細緻的香爐。
“嗯?原來是一件銅製的香爐,看這材質,倒是很像宣德爐所用的材料啊。”
張天元不由驚訝起來。
宣德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黃銅鑄成的銅器。
為製作精品的銅爐,明朝宣德皇帝曾親自督促,這在歷史上實屬少見。
宣德爐以色澤為亮點,其色內融。
此件宣德爐以黃銅製成,底書“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帶底座。
其爐身形制規整,敦厚之中不失靈巧精緻,作為書房陳設頗為雅緻。
焚香其內,數百年曆史的厚重感隨香外溢。
它通體光素,盡顯銅爐精純美質,銅質精良,入手沉甸。
其品相完好,應該彌足珍貴。
大明宣德爐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圓唇,頸矮而細,扁鼓腹,三鈍錐形實足或分襠空足,口沿上置橋形耳或了形耳或獸形耳,銘文年款多於爐外底,與宣德瓷器款近似。
除銅之外,還有金、銀等貴重材料加入,所以爐質特別細膩,呈暗紫色或黑褐色。
一般爐料要經四煉,而宣德爐要經十二煉,因此爐質會更加純細,如嬰兒膚。
鎏金或嵌金片的宣德爐金光閃閃,能夠給人—種不同凡器的感覺。
宣德爐最妙在色,其色內融,從黯淡中發奇光。
史料記載有四十多種色澤,為世人鍾愛,其色的名稱很多。
例如,紫帶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
黑黃象藏經紙的,叫藏經色;
黑白帶紅淡黃色的,叫褐色;
如舊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