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其他地方’有時可能是靠近墓門,也有可能靠近墓的後牆,這完全是根據墓的本身形狀、特點來定的。
看完形狀,一想這墓內的棺槨可能是靠近墓門位置,那打盜洞的時候就靠近墓門,反之就靠近墓牆打。
‘墓道石’那不存在問題,假如真的有這個東西……
這些民間盜墓高手也早在地面上下鏟的時候就探出來了,打洞時會避開,直接打到墓的後牆就行。
一個墓,就象一輛坦克,儘管有裝甲——墓牆、防盜層、象堡壘——墓頂很厚,但也有弱點。
弱點就是墓牆,或是墓底。
有些盜墓者一看這墓太堅固了,頂上和周圍都不好辦,那就乾脆一個豎井外加一個橫井,直接到墓的正下方。
到墓的正下方以後再繼續垂直向下開一個豎井。
然後用工具向上面挖,把墓底挖穿一個小洞,將墓底的地板、石料、木頭等落到垂直的豎井,然後透過這個小洞進入墓的內部,這樣墓的四牆、頂部都沒有破壞,但墓本身已經被盜掘一空了。
一般來說也不用這麼費勁,以磚石結構的明墓為例:
它的後牆最薄弱,基本上只有兩層磚,所以打豎洞時可以沿著墓後牆打,把兩磚厚的墓牆鑿開並不費什麼事。
所以針對明墓來說,幾乎所有的古盜洞都是開向後牆的。
觀察盜墓路線的剖面,一眼就能看出那是直奔著墓後牆去的。
有些民間盜墓者很厲害,在建國前盜明墓的,很多隻有一個人幹,一晚上的時間,穿著老鼠衣、手腳並用,挖洞、進墓、拿東西走人,都相當不簡單的。
那時候一個人沒辦法打豎井,他就離開墓一段距離,然後以一定的角度向下斜著挖,整好會碰到墓的後牆,然後鑿透、進入……
計算的非常精確。
民間盜墓者也各有‘愛好’,有些是專盜漢墓、先秦墓。
你讓他盜明墓他不知道怎麼辦,實在逼急了有可能給你來個‘大揭頂’……
拿炸藥把墓頂炸開,這一看就不是‘行家’所為。
還有些是專門盜明清墓的,你告訴他這裡有座漢墓,他無論如何也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