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與平生所聽到的不相符,顧炎武就開啟書本驗證,必定要弄清楚才罷休。
騎在驢上無事時,他就默誦諸經註疏。
碰上老朋友,他往往記不起他是誰了。
有時掉到崖下,他也毫不怨悔。
顧炎武這樣勤學,終於成為學問淵博的大家,沒人可與之抗衡。
顧炎武曾經客居帝都。
一天,在朝廷做官的王士禎去他住所拜訪,對顧炎武說:“先生博學強記,請您背誦一下古樂府《蛺蝶行》好嗎?”
顧炎武當即背誦出來了,一字不遺,同座皆驚。
《蛺蝶行》雖然只是一首僅僅五十六字的短詩,但它較生僻,要完整地記在腦海裡是不容易的。
歷史上關於顧炎武的書法,提到的不多,但是顧炎武的字兒,絕對漂亮。
“就是《洛神賦》又如何?”
那中年專家問道。
“你說我是冒牌專家,那麼我倒是想問問您這位正牌專家,曹植當初寫出《洛神賦》究竟是為了什麼?”
張天元笑著問道。
這專家可不想在這麼多人面前丟臉,於是想了想道:“公元二百二十二年,魏黃初三年。
曹植從鄴返回封地鄄城的途中,他寫下了一篇文章。
在這篇文章裡,曹植說自己在途經洛水時邂逅了傳說中的伏羲之女洛神,極盡描摹這位佳人的風采神姿,字裡行間充斥著強烈的傾慕之情。
他就象是一位陷入瘋狂熱戀的年輕詩人,把所能想象到最美好的詞彙,都毫不吝惜地加諸在這位女子身上。
這就是中國文學史上赫赫有名的《洛神賦》。
其中諸如“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凌波微步、羅襪生塵”之類的描繪,已成為千古名句。
在《洛神賦》的背後,還隱藏著一段耳熟能詳的曹魏宮闈公案。
據說曹植對曹丕的妻子甄妃懷有仰慕之情,卻終不可得。
《洛神賦》裡的洛神,其實就是暗指甄妃,曹植籍著對洛神的描寫,來釋放自己內心深處最為熾熱卻被壓抑已久的情感。
唐代李善在《昭明文選》後的註解講了這麼一個故事:最初想娶甄妃的是曹植,結果卻被曹丕搶了先,曹植卻一直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