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二七三九章 霽藍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七三九章 霽藍釉 (1 / 3)

這是一隻霽藍描金折枝花卉雙犧耳尊,儘管並不是很大,可是藝術品不需要太大,也能體現出其價值了。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瓶子為撇口,長頸,溜肩,鼓腹,圈足,頸部置對稱象耳。

通體施天藍釉,金彩作飾,主題紋樣為花卉紋,輔以蓮瓣紋、折枝花卉紋等,外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書款。

清代乾隆時期,瓶、尊等琢器頸肩部常附加各種裝飾性的雙耳。

除有一定實用性外,還有裝飾作用。

便器物趨於平衡協調,同時也增添了器物的美感,時代特徵鮮明。

有象耳、鳩耳、螭耳,戟耳、如意耳、夔龍耳、鋪方耳、犧耳、貫耳、蝙蝠耳等。

裝飾雙耳的工藝技法影響了乾隆時期以後各朝的器物。

象與“吉祥”的“祥”諧音,是國運昌盛的吉祥之兆,民間傳說太平盛世出白象。

象寓有“太平有象”之意。

霽藍釉是瓷器釉色名。

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

又稱“積藍釉”、“祭藍釉”、“霽青釉”。

明、清藍釉習稱“霽藍”,一種高溫石灰鹼釉。

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溫下一次燒成。

色澤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呈色較穩定。

其釉色藍如深海,釉面勻淨,呈色穩定,後人稱其為“霽青”,又因其呈色穩定明亮如寶石,又被舉為把它和白釉和紅釉並列,推為宣德顏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

工藝繼承元代傳統,延燒不斷,主要造型為祭器和陳設用瓷。

清代霽藍釉瓷器生產歷代未斷,均有精品傳世。

有刻暗花紋的,也有描金彩的,常見造型仍是宮廷祭器和陳設用瓷。

官窯霽藍釉瓷多有官款,且做工十分精細,民窯也有霽藍釉瓷多是廟堂所用的祭器,以爐、瓶最多,均無官款,但有年紀年款的。

就算是外行人也應該明白,官窯瓷器的價兒還是要比民窯瓷器好得多的。

而雕刻專家手裡頭這件東西,便是真正的官窯瓷器,這一點毫無疑問。

“這瓶子絕對是好東西啊,我記得在一次拍賣會上見到過,拍價好像是接近一千萬!”

西川笑著說道。

“準確點說是890萬。”

張天元淡淡道。

“哦?你居然知道這東西的大概價錢,那這就好說了,我買下這個瓶子,是花費了區區兩千塊,你覺得怎麼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