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二七一三章 老玉新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七一三章 老玉新工 (1 / 2)

憑藉半顆谷釘判斷真假的理由是什麼?

這是因為古人在制玉上是非常嚴謹的,他不會馬馬虎虎的隨意加工,像這種谷釘的排列是很規矩的,按照正規的作法,空間應該是算好的,玉璧直徑是多少,可以做多少顆,這些在做之前都要做到心裡有數,絕不可能出現半顆的現象。

這很明顯是後人在製作過程中算計不足,造成的失誤。

為什麼古玉值錢?

比方說,咱們發現的紅山玉,那種桶狀的古玉,五千年前的人,它是怎麼把這玉芯給取出來的,這種工藝讓人幾乎不可思議。

那需要經過多長時間,才能憑藉人工把它挪出來。

當然這東西放在現在就非常簡單,機器下去,十五分鐘,這個玉芯就取出來了,可五千年前是沒有這種工具的啊,所以古玉值錢就值錢在這了。

說了這麼半天的玉了,那麼到底要如何去鑑別玉呢?

在這裡教您一招。

很多人都說自己手裡的鐲子是老東西,年頭久遠,代代相傳,這時候您怎麼判斷真偽呢?

好辦,拿起鐲子用手一摸,根本不用看成色,也不用看新老,就是用手一摸,把鐲子的內壁整個一捋,甭管料怎麼樣,起碼可以斷定新舊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道理非常簡單,過去人的工藝是靠手工做法,這個鐲子用手一捋,您能摸出裡面會有一些坑坑窪窪,不是特別平滑的感覺,包括一些玉璧的邊緣,都有這種特徵。

如果這個東西用手一摸,特別光滑,那鐵定是現代工藝製作的,機器加工的。

說完了老玉簡單的鑑別方法,咱還得補充一句,可不是所有的老玉都值錢,這裡面也有不值錢的。

這古玩要想賣出錢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得年頭夠老,玉器也不例外。

玉做舊有兩種做法,一種做法就是“新料新工”,就是料是新的,工也是新的,但是透過特殊手段人為做舊。

比如說首都博物館裡有一個國寶——玉琮,這種玉乍看上去有點像石膏,俗稱“雞骨白”。

玉本來是講究晶瑩剔透,圓潤的,但是這個東西因為它常年埋在地下,已經被鈣化了,就像把雞燉完了之後,撈出來的骨頭一樣,發白鈣化,所以古人給它起了一個很貼切的形容詞,稱為“雞骨白”。

那麼新料做舊就是利用鈣化來做文章,劣質的玉石,採出來,雕成一個形狀,然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硫酸,直接往玉石上潑硫酸,利用酸鹼中和的原理來做出所謂玉器上的雞骨白,以掩飾玉器的年份,這是一種做舊的方法。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老玉新工。

舉個例子,有一個人,拿了一套古董玉器,在海關被查封了,查封之後當時就沒收了,接著就要這個起訴他。

這人一著急就說了實話,說自己這套玉器是假的,不是古董。

海關不信啊,找專家看,專家一看拍著胸脯說不可能是假的,都是真的。

這哥們被逼的實在沒辦法了,最後只好把作偽者找過來了,把製作工藝講了一遍,這才洗脫了嫌疑。

那麼這套玉器是怎麼做的,居然把專家都矇混了呢?

道理非常簡單,咱們都知道漢代有金縷玉衣,那東西是穿在死人身上陪葬的,很多漢墓被盜之後,考古人員經常可以看到,金縷玉衣中的金絲,就是所謂的金縷,都被盜乾淨了,玉片被散落在棺木裡面。

通常來說金縷玉衣上的玉片是沒人要的,因為那個玉嚴格意義上講並不是白玉,它是青玉,而且從玉的本身來講,並不是很高檔的,是作為死人的一種裝束來使用的。

順便說一句,金縷玉衣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是用金絲把玉片穿起來,做成一種人形的裝束,透過它能折射出人們對皇權的畏懼,換句話說這種珍貴是在人文層面上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