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喝那個藍帶1844,你可別心疼啊。”張天元笑道。
“嗨,這話怎麼說的,那酒也就四百塊一瓶,你儘管喝,我看你還能喝上一萬?就算是一萬,那也沒什麼,說實在的,一萬塊對咱們三個算個屁啊。聶哥,你也喝吧,這菜都上來了,咱們一邊吃一邊聊。王媽,你休息去吧,這裡不用你管了,我們自己就行。”
洪泉可不是什麼小氣人,小氣人那是交不到朋友的,畢竟雖然很多人不願意承認酒肉朋友,可是沒有酒肉,你用什麼來表達自己的情義呢?
他走過去直接取了三瓶藍帶1844,放到了張天元面前說道:“隨便喝,這東西不比白酒,不容易喝醉,你可不能喝少了啊,來,用這個杯子,這可是從甘州那邊弄來的上好的夜光杯啊,唐代詩人王翰的《涼州曲》稱:‘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說的就是這種夜光杯,只不過現在夜光杯的樣式變多了,你的那個是專門用來喝啤酒的,還不錯吧?”
張天元一開始就覺得放在桌上的幾個杯子有些特殊,在燈光的照耀之下,居然閃著奇異的熒光,而且用鑑字訣一看的話就會發現,這些夜光杯可是用玉石打造的,雖說玉石並非頂級,可是也不算差,這樣的物件,當真是十分稀罕啊。
“天元,這小子以前都捨不得把這套酒具拿出來的,今天也就是為了你,才拿出來的,這古玩咱不懂,不過玉石打磨出來的酒杯,你哥哥我還是懂一些的,這可不便宜啊。”聶震笑著說道。
酒泉夜光杯的生產歷史十分悠久。而今,採用祁連山的老山玉、新山玉、河流玉精製的夜光杯,色彩絢麗,造型優美,玲瓏剔透,早已遠銷海外。幾千年來,酒泉以其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譜寫了威武雄壯的畫卷。
據東方朔的《海內十洲記》中的《鳳麟洲》記載:“周穆王時,西胡獻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滿杯。刀長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這就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酒泉就出產夜光杯,而且是稀世之寶。
到了西周之時,已有夜光杯向我國政權進貢的歷史了。只是那個時候是以和田玉製成夜光杯,運往長安、洛州等地。後來因為玉杯在運輸途中易損,則改為把和田玉運到酒泉,在當地加工成夜光杯再運輸。後來和田玉供應不上,就改用在祁連山開採的酒泉玉來製作夜光杯。
西漢東方朔《海內十洲記》載:西周國王姬滿應西王母之邀赴瑤池盛會,席間,西王母饋贈姬滿一隻碧光粼粼的酒杯,名曰“夜光常滿杯”。姬滿如獲至寶,愛不釋手,從此夜光杯名揚千古。夜光杯造型別致,風格獨特,質地光潔,一觸欲滴,色澤斑斕,宛如翡翠,倒入美酒,酒色晶瑩澄碧。尤其皓月對映,清澈的玉液透過薄如蛋殼的杯壁熠熠發光。
祁連山終年白雪皚皚,高遠神秘,凜然不可侵犯。製作夜光杯的祁連玉就來自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祁連山上,玉呈墨綠色,製成杯盞,蒼翠欲滴,即使在炎炎夏日也讓人頓生冰涼之感。受交通限制,祁連玉的開採外運至今仍十分困難,供應到市場上的玉料非常有限;製作玉杯,玉料的利用率通常只有60%左右,因此夜光杯的產量很有限,珍貴自不必說。
“酒泉夜光杯”造型獨特,式樣精巧,分傳統夜光杯和仿古夜光杯兩大類,其色黑賽烏漆,白如羊脂,墨綠似翠,紋飾天然,杯薄如紙,光亮似鏡,內外平滑,玉色透明鮮亮,用其斟酒,甘味香甜,日久不變,尤為月光下對飲,杯內明若水,似有奇異光彩,因而自古就有‘酒泛夜光杯‘這佳傳。傳統夜光杯有大、中、小高腳杯、平底杯、啤酒杯、微型杯、三泡臺玉蓋碗;仿古杯有爵杯、鳳杯、牛頭觥、觴、雙鳳杯、雙龍海棠杯及酒具、茶具、玉雕工藝掛件等八十多個品種,是旅遊紀念、饋贈親友之珍品。
用這種珍貴的酒杯喝酒,張天元還真得是新媳婦上花轎頭一次,雖說他有錢,可用玉石製成的酒杯喝酒,還真沒想過,不過這一次來到洪泉這兒倒是給他提了個醒,玉石製成酒杯,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啊,現在很多人喝酒喜歡用玻璃杯,但是考慮到現在的人越來越懂享受了,如果是玉石酒杯,尤其是上等好玉打磨的酒杯,那絕對是有市場的,甚至很多人可能會將這東西當作奢侈品來收藏的,畢竟玉石本身那是有價值的。
“洪哥,你可真得是懂享受啊,這種酒杯,我從來就沒用過,什麼時候想辦法給咱弄幾個啊。”
“小事,這都是小事!而且張老弟,你可不是一般人啊,聽說你自己就有專門的玉器店,你那種好玉只要找個好的匠人,打磨出好的酒杯,比我這值錢啊。咱們有了錢能幹什麼啊,那就是要學會享受的,不會享受,等到死後,東西也帶不走啊。”
洪泉顯然是個灑脫之人,他說的倒也在理,不管多好的東西,那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