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露河是緬甸北部一條被當地人稱作“烏尤河”的大江,根據史料記載,這一代在明萬曆年間歸屬設在雲貴德宏的永昌府管轄。
霧露河流域南北長只有240公里,但是這個流域卻以豐富的翡翠原生礦著稱,它們分佈在霧露河流域第四紀和第三紀礫岩層次生翡翠礦床中,除硬玉礦物外,還有白色和綠色的具有玻璃光澤的透輝石、角閃石、霓石、鈉長石等礦物以及達到寶石級的綠色翡翠。
從明朝時期發現翡翠原生礦並開發至今,緬甸依託霧露河流域成為世界上出產翡翠最多的國家,霧露河玉石也奠定了緬甸在全世界範圍內出產珠寶級翡翠首屈一指的國家地位
我們可以看到,霧露河上每隔一段距離,都會有一座橫跨河谷的鐵索橋或者大橋,過去這裡只有那種木板搭在鐵索上面的橋,就跟飛奪瀘定橋裡面的橋是一樣的,很危險,搖搖晃晃的,主要是當地人用來趕集的。
後來有人投資建了大橋,雖然比不上華夏國內的很多大橋,但是最起碼比這些鐵索橋結實多了,主要是車輛可以透過,那種鐵索橋,車輛可是沒法過的。
帕敢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移民城市,本地人口不過兩萬左右而已,都是世世代代靠耕種為生的,而其餘二十萬左右幾乎全部都是移民,有來自國外的,有來自緬甸其它城鎮的,可以說,這裡反而是被外鄉人給佔據了,本地人的生活卻未必有想象中的那麼好。
帕敢這個地方,到處都是寶啊,除了比較有名的翡翠之外,這片土地下面,還埋藏著豐富的金、銀、銅礦,包括那森林裡的柚木,都是可以交易的資源,吸引著各種各樣懷著各種目的來到帕敢的人。
最近又發現了大量的紅寶石礦,於是紅寶石,也成為了帕敢的另外一份收入來源,這些年緬甸翡翠公盤上也多了專門的紅寶石公盤,其實就是因為緬甸政府也想增加一下收入,搞得多樣化一點,不然要是等翡翠完了,那就只能坐吃山空了。
由於翡翠原生礦大都分佈在河道之下,所以寬闊的霧露河道都成了開採玉礦的場口,有的已經開採到了古河床。
通常是採礦工人事先把河流的水抽乾,然後從旁邊打洞下去,再向河床下面進軍。有時候挖掘機派不上用場,就由工人透過巷道進入開採面,用電鑽直接開採。
遇到翡翠集中的地方,巖壁上到處都鑲嵌著碧綠的玉石。
這就是為什麼霧露河如今被破壞嚴重的關鍵所在了。
緬甸有個傳說,由於緬甸人大都信奉佛教,佛祖十分高興,便降福於此,信手一撒,就在緬甸地下埋了許多紅寶石、藍寶石和翡翠等礦藏。
其中最名貴的要數“鴿血紅”的紅寶石,產量最多的要算翡翠,它佔了全世界總產量的95%左右。
由於玉器珠寶價值昂貴,需求量大,刺激了緬甸礦藏的開發,滇西南的老百姓蜂擁而至,掀起了一股持續了幾個世紀的“挖礦熱”。
美國人布林賽在《東南亞的中國人》一書中寫道:中國大批開採玉石和寶石的技術工人到緬甸,使緬甸的玉石和寶石產量大增,緬甸古都阿摩羅補羅的中國古廟的石碑上,還刻有5000箇中國玉石商人和採玉工人的名字。
趕往帕敢途中遇到的小鎮,通常遍佈別墅木屋,附近村寨的百姓有的趕著木輪牛車下地幹活,有的划著小木船下江捕魚……紛紛活躍在江邊、碼頭旁,構成了一幅幅頗具異國情調的美麗圖畫。
但是不得不說,這裡的路況十分不好,簡陋的柏油早已被拉玉石和木料的大型貨車軋得坑坑窪窪,幾乎沒有一段平整的路面。
楊耀山介紹說:“這段路到旱季時,路面的積灰最深處可以埋住小車輪軸,車輛駛過時,一路揚起漫天灰塵,什麼都看不見。”有的路段還都是陡坡,厚厚的積塵總使輪胎打滑,行車一天只能走200多公里。而一旦進入雨季,玉石場與外界的交通就完全斷絕。
不過據說這已經是最好的狀況了。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從孟拱到玉石場只有崎嶇山路,食物運進和玉石運出全靠人背馬馱,馬馱不動的大玉,就用大象拉,大象也拉不動的,就用錘砸火燒的土法解開,再拉出來,一進一出幾十天。
但即使如此,這裡還是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淘金人”前往,有點像當年美國那瘋狂的金礦,很多人都因此而死在了半途,死在了發財的美夢之中。
人們在說起帕敢的時候,總是會說,帕敢是由三條線執行起來的,分別就是白線,紅線、和綠線。
白線指的就是海洛因,這裡靠近印度和中國的邊境,一向都是販毒人員活躍的地方,很多被國際刑警通緝的毒梟,就隱藏在帕敢等地。
不過如今當地政府大力打擊毒品交易,所以毒品交易已經沒有當年那麼瘋狂了,可是人總是要賺錢的,有時候為了吃飯,那必須就得鋌而走險,因此這些事兒,總是無法根絕。
紅線指的是緬甸特產的紅寶石,在世界上也是很有名氣,而綠線自然就是翡翠了。
就帕敢這樣一個山中小鎮,卻是萬里玉海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