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紅、黃色翡翠是工匠們眼中巧作佳品的主要選材,所以如果紅色或黃色的翡翠質地細膩冰透並且有一定的厚度,就非常難得,如果原料厚到可以出手鐲,那就更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了。
正因為如此,張天元心裡頭有些激動,品質上乘的黃翡十分稀少,天然而又優質的黃翡被業內稱為“金翡翠”。
我國自古以來,就尚紅貴黃。《白虎通義.號篇》裡記載:“黃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萬世不易”。古時,九五帝皇皆是尊黃色為正色,所穿的龍袍也叫做“黃袍”。而橘黃色或者蜜糖色的黃翡,顏色不僅漂亮誘人,更透著自古以來那浩浩湯湯的尊貴之氣。所以,質優水好的黃翡很有收藏價值。
張天元之前見過的料子,甚至不能稱為黃翡的,因為品質太低,直接就被他給忽略了,或許會錯過一些帶黃顏色的石頭,但在他眼裡,那種東西是配不上黃翡這個名字的。
這塊原石之中的黃色翡翠,是真正能夠把張天元吸引到完全注意不到周圍情況的狀態,他不知道,此時正有人圍了過來,都想知道他在這裡幹什麼呢,他如今可是大名人,就算是去上個廁所,都有人去求求經,看看是怎麼樣撒尿才能來好運氣的。
“咳咳,看什麼呢天元?”柳生平見這邊圍過來很多人,就知道又是張天元引起什麼轟動了。
就這,張天元竟然也沒聽到,他仔細看著裡面的黃色翡翠,呈橘黃色,晶瑩透亮,色鮮又勻,分明就是行內所說的“金翡翠”,其質地也是猶如玻璃一般透明,可是顏色卻也恰到好處,絕對是上乘黃翡,屬於高檔翡翠裡面的高檔貨啊。
和所有帶色彩的翡翠一樣,黃翡的形成,必須在其形成的過程之中,旁邊有次生礦物褐鐵礦的存在,無數年的侵蝕與融合,形成了這種獨有的色彩,與紅藍紫翡以及綠翠不同,極品的黃翡數量,要更加的稀少罕見。
當然,因為慈禧老太婆和宋慶齡對於翠的喜愛,所以導致了綠色的翡翠一直都是翡翠圈子裡的主流,人們的意識中,形成了“唯綠是價”的觀點,同時造成了“綠的就是好的”的認識誤區,愛玉者都一味地追求綠翠。
很多最初接觸翡翠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做原生色或者次生色,更是分不清真麼正色和雜色之分。
雕刻著吉祥圖案的翡翠是幸運與幸福的象徵,成為人們所說的祈福珠寶。翡翠是除了常見的深淺不一的綠色,還有紅、黃、白、黑、灰、藍和紫之分,各色中又有深淺之別,一塊同時並存有多種色彩的翡翠,不僅寓意豐富,也更加珍貴。
按照成因翡翠的顏色,可以分為原生色和次生色。綠色、紫色、白色或近無色的屬於原生色,所謂原生色就是翡翠在早期結晶過程中形成的顏色。次生色如紅、黃兩色,這兩種顏色是在翡翠露出地表後,鐵質滲入翡翠表面形成。次生色因為在翡翠結晶後於翡翠表面結晶形成,往往顏色部分較薄,所以我們把他們稱之為次生色。
很多消費者完全沒有意識到綠翠也有正色與雜色之分,價值也有高有低,有的人甚至不知道還有紅色和黃色的翡翠,綠色幾乎成了翡翠的代名詞。
不僅是別人了,張天元自己一開始的時候,也不知道翡翠居然還有別的顏色,他一直認為翡翠就只有綠色呢。
當然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鑑賞能力也是不斷提高的,過去有些人買翡翠根本就不會鑑賞,純粹就是為了擺譜,現在很多人買的時候,最起碼還要請專家來指點一下,再不行的話,也會上網上查一查資料。
紅翡和黃翡突出的裝飾性和個性化越來越受到青睞,其暖色調的特性,更是與咱們我國人的膚色容易協調,因而其價值也越來越為愛玉者所認可。
雖然在現在的翡翠珠寶市場上,翡的自然價值要低於翠,但那是建立在對等品質意義上的,鮮豔的翡比灰暗的翠的價值顯然要高。
事實上,紅色和黃色均為色彩三原色之一,其混合色也比較豔麗,而綠色和紫色本身就是間色,如混入其它色就很容易變灰變暗,也就是說,很多翠的價值其實並不比翡高。
就翡的自然價值而言,色彩純正、種份又好的翡價值較高,金黃透亮的正黃翡就是十分珍貴的上等翡翠,如同黃玉的價值超過了養殖白玉一般,極品正黃翡在市場上極為少見,比帝王綠還要珍貴稀少。
有句俗話叫“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有人喜歡翠意濃厚的綠色翡翠,當然也就有人鍾愛高貴典雅的黃色翡翠,尤其還是這種金翡翠,更是黃翡之中的精品,比起玻璃種帝王綠那也一點都不遜色,愛黃翡翠的人,對他們來說,玻璃種帝王綠還不如這個好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