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八章 美麗的仰光
如果說仰光看起來像一個巨大的公園,那麼內比都就更像是自然公園裡的建築,這裡屬於大自然的東西,顯然要多餘人為創造出來的東西,由於建成時間並不長,所以這裡的佛塔並不是很多,反而是各種花草樹木佔據了大半。
當然,佛塔少,並不代表沒有,畢竟緬甸可是所謂的佛國,在城裡面,隨處都可以看到裸露左肩、穿著紅色袈裟的僧人赤腳在街上走著,在他們的腋下,都夾著一把棕紅色的油紙傘,不時合十對著街邊的人打著招呼。
這一點倒是跟仰光的情況非常相似。
如果你想離開大城市的繁華,而來到更貼近大自然的地方的話,那麼內比都無疑是個很好的選擇,但與此同時,你就要忍受落後的設施了,當然,有些人可能覺得為了呼吸到新鮮的空氣,辛苦一點也不算什麼,這就看每個人的喜好了。
這裡的街道很空曠,沒有熙熙攘攘的小販,也沒有交通堵塞的道路,但許多遊客卻將這裡比作一個“可愛”的國都,就是因為他小,就像小孩子一般可愛。
內比都的旅遊景點不是太多,來這裡參觀內比都和平塔、內比都體育中心、內比都動物園以及宏偉的市政廳辦公樓。
和平塔1952年建成,緬甸有佛塔之國的美稱,相對於其他的佛塔來說,和平塔是最年輕的一座,它又和其它的塔不一樣,全部是由鋼筋水泥建造而成,雲壇與塔高都是36米,全塔有6個門,都供奉著一座佛像,象徵著六次結集。
和平塔寶庫中還儲存著釋迦摩尼兩大弟子的舍利子,還有一尊重達一噸的銀佛像以及其他一些寶貴的佛家名藏。和平塔的東北部還有一座吉祥山,建有佛殿、經房、禪窟等。左上角有戒壇,右下角又是緬甸教會會所,右邊是巴利佛學院,這裡是舉行佛教節日慶祝活動的總道場。
在仰光街道上行駛的汽車很多都是英國殖民地時期留下的車輛,而在內比都,大部分汽車則更像是從報廢汽車收購站裡撿出來的車,很多車早就過了報廢期限了,可是還一直開著,這一方面是因為西方世界的封鎖,另外一方面,當然也跟緬甸的經濟落後有關係,不然的話,進口汽車這種事兒,西方是封鎖不了的。
不過這或許反而成為了緬甸各個城市的特色了,在寬敞的馬路上,你看到的,經常都是那種老爺車、老式的吉普等等,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進入了電影拍攝現場呢。
跟別的車相比,張天元他們所乘坐的這輛車就顯得非常現代化了,據說這車是緬甸國外的珠寶公司無償捐獻給緬甸的,至於怎麼到了私人的手裡,那就不得而知了,不過這車的確更具現代化特徵,在緬甸的大街上行駛,還真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這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緬甸是個多禮節禮儀的國家。
緬甸佛教徒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慣施合十禮。施合十禮時,如果戴有帽子,要摘掉夾在左腋下,然後雙手合十施禮(施合十禮時,要雙腳站定,兩手合掌後舉至胸前傾斜。並說“給您請安了!”緬甸人見到不太熟悉和不經常見面的老人、領導、學者時,如他們正坐在地板上,則要施跪拜禮。
若見到上述人員是比較熟悉的人,則施坐拜禮。他們凡來到僧、父母、師長面前時,都要施大禮,即“五體投地禮”。他們路遇老人、領導、學者時,一般施鞠躬禮(淺鞠身俯首約20至30度。過去,到緬甸人家裡作客,都要進門脫鞋,現在這種習俗已漸有改變。進入佛塔或寺廟時,任何人都要脫鞋,就是國家元首也不能例外,否則被視為對佛的最大不敬,有時還可能要招來麻煩。緬甸人對佛極度虔誠。
平時,即使天氣炎熱山路崎嶇,赤腳拜佛的人仍絡繹不絕。過去到緬甸人對牛無限崇拜,敬若神明。對“神牛”不準鞭打、役使,更不可宰殺。“神牛”無論走到哪裡,人們都會拿出最好的食物奉獻給它。在路上或鬧市中如遇上“神牛”,行人和車輛都要暫時迴避。逢年過節,緬甸人要舉行敬牛儀式。
緬甸的牛非常多,多到不僅僅在鄉村裡,即便在城市裡的大街小巷中都隨處可見,索性就跟著神牛四處遊了,因為緬甸的牛真的老“牛”了!它們簡直“牛”到了“橫行霸道”的地步。神牛們三五成群,大搖大擺的在人來車往的城市街道上游來逛去,有的乾脆橫臥當街,扇著尾巴對周圍的一切不理不睬,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過往的車輛、行人都得繞開它們,絕對的唯我獨尊“牛大爺”。
無處不在的緬甸神牛“社會地位”極高,在緬甸,牛被奉為聖物,嚴禁屠殺,這可是受到憲法保護的,人們對神牛的崇拜史可謂是綿長悠久,在古緬甸,牛是三大主神之一溼婆的坐騎,人們尊敬溼婆神,當然也同樣尊敬溼婆的坐騎,既然是神牛,那可是殺不得更吃不得,所以,在緬甸是沒有牛肉可吃的。
車突然停止了,外面正有一隊神牛路過,眾人都探出頭去看。
不能不佩服的是蛇麟,從始至終,蛇麟這腦袋就沒有擰過,一直都是目視前方,簡直就跟那路邊的雕塑似的。
其實他不知道,不是蛇麟不想看,而是蛇麟這人外表剛強,內心害羞啊,他想看得要命,可是又不好意思,心裡頭正在做著鬥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