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五八六章 象牙編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八六章 象牙編織 (2 / 2)

“沒事兒,我給您看看這東西,您如果滿意的話,拿走就是了。”小石最終還是咬了咬牙,反正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乾脆拼了,其實小石也不知道這東西的真正價值,覺得應該有三四萬美金吧,所以乾脆一咬牙就做了決定了,如果可以換來神羅集團在緬甸的總代理,那這三四萬美金那還不是可以輕鬆掙回來?

張天元見小石那咬牙切齒的模樣,簡直就像是壯士斷腕一般,也不由得有些糊塗了,不就是一件涼蓆嘛,犯得著如此?

可是當那涼蓆完全擺在他面前的時候,他就震驚得說不出話來了,許久之後,才忍不住說了一句:“難怪你不情願呢,這可是象牙編織蓆啊。”

提到象牙工藝品,人們馬上就會聯想到千姿百態的象牙雕刻,可是有一種象牙製品,人們卻很少能夠見到,它就是用象牙編織的涼蓆。有人會問,象牙質地堅硬,用它怎麼能編織成柔軟的涼蓆呢?

象牙席是巧奪天工之作,由於原料昂貴,製作困難,生產的數量非常稀少,只有皇親貴族才能享用。根據清宮檔案記載,清宮也僅收藏有5張象牙席,那麼這5張象牙席現在都在何處呢?

新我國初期,帝都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在登記文物時,只發現了一張象牙席,這張象牙席色澤潔白,儲存完好。

事隔不久,東山省煙.臺市從民間收購了一張象牙席,根據專家分析,這張象牙席原來也是清宮舊藏,相傳被太監偷盜出宮後流落民間,現在收藏在煙.臺市博物館。1977年的一天,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在清理清宮舊物時,開啟一卷臺灣草蓆,發現裡面有一個破爛不堪的布包,開啟布包,驚奇地發現,裡面竟然裹著一件稀世之寶象牙席,這件象牙席表面平整光滑紋理均勻細膩,在驚歎之餘,人們不禁提出疑問,為什麼把如此珍貴的象牙席包裹在寶島草蓆裡,這究竟是誰幹的呢?

文物專家分析,事情可能發生在清朝末年或上個世紀初,那時皇宮管理混亂,偷盜成風,很可能是宮廷太監或官員趁混亂將這張象牙席藏匿在草蓆裡,企圖偷盜出紫禁城,不知什麼原因,偷盜者沒有得逞,象牙席在草蓆裡一待就是幾十年,直到1977年才被發現。其餘兩張象牙席至今下落不明。

在我國,象牙席的編織製作歷史悠久,《西京雜記》中就有漢武帝以象牙為簟賜李夫人的記載,說明可能早在漢朝,我國就掌握了象牙席的編織技術。到了清代,象牙席的製作技術更加完善,清宮中的象牙席大多由廣州藝人制作,由於製作工藝非常複雜,數十位能工巧匠要花幾年時間才能生產一張象牙席,那麼,象牙席是怎麼編織出來的呢?

明人祝京兆在《野記》中物件牙席的編織方法做了細緻的描述:“凡象齒之中悉是逐條縱攢於內,用法煮軟,逐條抽出之,柔嫩如線,以織為席。”

工藝非常繁瑣,先要用藥水把碩大的象牙用藥水浸軟,按照象牙細膩柔嫩的紋理,把象牙劈成寬0.2厘米,厚薄均勻的薄片,打磨出潔白的光澤,再編織成人字形花紋席,這種席子柔軟涼爽,富貴高雅,深受皇室成員的喜愛。然而,在清雍正12年,雍正皇帝卻下旨禁止生產象牙席,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傳說有一天啊,天氣悶熱無比,政務纏身的雍正皇帝煩躁不安,夜晚更是難以入眠,身邊的侍從忽然想起一件東西,小心翼翼地取出來鋪在龍榻上,這就是象牙席。象牙席質地柔軟,比草蓆、竹蓆更涼爽宜人,雍正皇帝躺在象牙席上,一會就進入了夢鄉。大臣見雍正皇帝喜愛象牙席,就投其所好,紛紛進獻。

在清朝的皇帝中,雍正是一位比較節儉的皇帝,他認為象牙席耗資巨大,勞民傷財,開奢靡之風,在雍正12年也就是1734年4月傳下聖旨,明令禁止生產象牙席,以表示自己躬親勤儉。

當時雍正傳旨禁制:“庚午, 諭大臣學士等,朕於一切器具,但取樸素適用,不尚華麗工巧,屢降諭旨甚明。從前東廣曾進象牙席,朕甚不取,以為不過偶然之進獻,未降諭旨切戒,今則獻者日多,大非朕意。夫以象牙編織為器,或如團扇之類,其體尚小,今製為坐席,則取材甚多,倍費人工,開奢侈之端矣。著傳諭東廣督撫,若東廣工匠為此,則禁其勿得再製。若從海洋而來,從此屏棄勿買,則再造之風自然止息矣。”

雍正皇帝傳下諭旨後,象牙席的製作數量大大減少,乾隆朝之後停止了生產。

&n,寬139cm。席背整包棗紅色綾緞,邊沿包黑色緞邊。席面通體編織成人字形紋,由薄如竹篦、寬僅0.2cm的扁平象牙條編織而成。席面雖微有磨損,大體仍完整。此席紋理細密均勻,席面平整光滑,柔軟舒適,收卷自如。其牙絲細薄無比,至今仍潔白柔潤。象牙席夏天鋪墊時較草蓆、竹蓆更為涼爽宜人。

張天元吃驚之餘,自然很想知道這涼蓆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象牙編織蓆,所以立即用鑑字訣鑑定了一下,心中更是激動,沒有錯,這東西就是雍正時期的作品,自己以前去故宮博物院參觀過象牙編織蓆之後,就一直想要得到一件,沒曾想今日這願望實現了。(未完待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