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時代繼承了雍正時期的特點,不過更加發揚光大了。
琺琅彩瓷器可以說秉承了歷史上中國陶瓷發展以來的各種優點,從拉胚、成型、畫工、用料、施釉、色彩、燒製的技術上幾乎是最精湛的。
要判斷這件琺琅彩小瓶究竟是那個年代的,其實非常容易,從構圖的風格上就能很容易辨別出來。
張天元先假設這件琺琅彩山石花卉小瓶為真品。
透過對其構圖特點的判斷,得出一個結論。
這東西如果是真的,那也應該是乾隆時代的。
因為康熙時期的琺琅彩構圖呆板對稱,沒有乾隆時期靈活。
雍正時期雖然有許多變化,但是畢竟是過渡階段,也容易判斷出來。
既然已經確定了朝代,那麼就可以判斷這瓷瓶究竟是不是真品了。
首先這個瓷瓶完全符合乾隆時代琺琅彩瓷器的特點。
最起碼以張天元見過的琺琅彩瓷器來說,的確是這樣的。
包括器型、書款,以及繪圖。
這世上,沒有任何機器能夠繪製出這樣的圖案來,所以這肯定是人工的。
而如果是人工,這也絕對是出自乾隆時代的繪畫大師手筆,這種東西可以臨摹,可以仿造,但是想要真正完全模仿出來,就算是齊白石也是做不到的。
到了這裡,他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基本上可以確認這個瓷瓶就是乾隆年代的琺琅彩瓷器。
估計老於掌櫃和別的專家之所以會猶豫,還是因為這個小瓶跟故宮博物院那個實在是太像了。
按照宮廷的規矩,一般同樣的瓷器不需要兩件的,除非是成套的。
可很顯然,這東西不應該屬於成套的瓷器。
另外,這個小瓶美中不足之處在於平底書款的地方不知道是誰弄上去一塊黑斑,看起來應該是不好弄下來。
這剛剛擋住了那款識的部分,影響了專家們的判斷。
說實在的,張天元也在這裡猶豫了半天。
畢竟這真假兩重天啊,如果是真貨,那就太值錢了,如果是假貨,那可能就一文不值。
大家壓力都大,就算心裡頭明明認為是真的,嘴上也要說一句看不準的。
要是真看走了眼,誰也承擔不起這個責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