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讓人驚訝的是,華佗在書中明確說明了,手術治療乃是逼不得已之下的做法。
這種治療方法,對人體的傷害是很嚴重的,所以有可能的話,他會盡量選擇針灸和藥物治療。
如此先進的理論,在現代也已經廣為流傳了,所謂的微創手術,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
動手術,肯定傷身體,這一點誰都明白。
就算手術非常成功,人的生命也會因此而透支的,甚至後面引發各種後遺症都是有可能的。
而這種說法,華佗居然早就已經有了。
這也是他為什麼鼓勵針灸的原因了。
針灸對身體傷害小,也算是手術治療的一種,但是跟微創一樣,不會太多透支人的生命。
再往後看,張天元就更是震驚了。
華佗最有名的是外科手術,所以也被譽為外殼鼻祖。
然而實際上,他對於藥物和針灸的造詣一點都不比外科手術差的,不是見了誰都要開刀。
見了什麼病都要開刀。
那不是醫生,真成劊子手了。
同一時代有個著名的醫聖叫張仲景,張仲景流傳後世有一本醫書叫《傷寒雜病論》。
只可惜這本書後來也失傳了,晉代太醫王叔和根據自己搜尋到《傷寒雜病論》的傷寒部分的軼文整理了一本《傷寒論》,但這跟《傷寒雜病論》估計沒法比。
當然,這不是關鍵。
關鍵是張仲景研究的傷寒病,其實華佗也在研究。
兩人的研究方向是不是一樣,張天元還真是不知道,不過從這本書裡頭可以看出。
華佗的理論主要分成了兩個方面。
一個就是利用五禽戲增強體質,這樣就可以預防傷寒。這跟現代醫學裡面要求鍛鍊身體簡直如出一轍。
另外一個則是針灸搭配藥物進行對症治療。
張天元連續看了好幾個案例,覺得非常吃驚,同樣都是傷寒,可是治療方法卻幾乎完全不同。
藥方以及下針的穴位,都有著明顯的變化。
這跟現代西醫的一刀切治療方法是完全不一樣的。
現代人感冒了,去醫院,醫生直接就是打針吃藥掛吊瓶齊上,動輒花費上百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