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薰上部呈橢圓形,鏤空、圓口,爐蓋似點燃香後,煙氣從爐蓋的孔洞中緩緩飄出,頓覺飄飄欲仙。
中間為鳧水、揚頸、單足立於一個圓盤中間,整體造型精美、傳神。
造型栩栩如生,古樸典雅,傳遞著一種“春暖鴨先知”人生況味,讓人歎為觀止。
器物構思巧妙,造型古樸大氣,鑄造工藝寫實細膩,尤其鴨背的羽毛栩栩如生,寥寥數筆,一幅鴨子戲水圖就活生生展現在人們面前,極有收藏價值。
整個青銅香薰上都佈滿了青銅鏽跡,這就是很明顯的生坑標記了,博物館見到的許多青銅器其實是經過處理的,青銅鏽跡已經被提前清除掉了。
雖然青銅香薰裡的香料早就已經燒光了,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也不太可能儲存下來。
香薰整體造型十分精美,張天元可以負責任的說,就算是他神羅博物館裡的那些青銅收藏品,單論精緻的話,這香薰也絕對排在前五了,這絕對是國寶級別的青銅器啊。
他很慶幸李勝利和李攀雖然不懂這些東西,可是卻也知道應該比較值錢,所以保護得很好,沒有讓香薰被擠壓變形或者摔壞了。
要知道之前看到李攀那大大咧咧的樣子,張天元還真是擔心過的,這玩意兒要真是被壓變形或者弄壞了,那真就太可惜了。
青銅香薰並沒有成為風水法器,看起來並不是所有東西埋在地下都可以變成風水法器的,這還真是需要一定的機遇的。
張天元將青銅香薰放到自己身邊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上面有少量銘文。
漢代青銅器銘文中簡化字很多,簡化的方式主要有五種:省略筆畫或偏旁、整體簡化、截筆、借筆、草化;繁化字不多,繁化手段主要有增加表意偏旁與加飾筆兩種。
漢金文通假字很多,有的本字與借字並見於漢金文,有的則漢金文中只見借字而不見本字。青銅器銘文中的文字訛誤現象,這些包括缺筆者、漏補者、漏而不補者、錯訛者、衍文者、訛混者、穿筆與連筆者,這些一般都不見於其他時期。
僅僅就銘文的特點來說,這香薰上的銘文一看就很有漢代的特點,不過同樣的,因為這些特點太過明顯,所以仿古青銅器也經常會用到,這就使得許多人在鑑定的時候看到這樣的銘文,首先就是懷疑。
這其實也正常。
另外這件青銅香薰還有一個特點,它的表面呈現出水銀的光澤,行內語叫水銀沁。
因古銅器埋藏很久,受到土壤鏽蝕的影響,銅器的表面和底子呈現水銀色,銀白光亮,故名水銀沁。
同樣的道理,仿古青銅器為了更接近古代的風格,也會刻意去模仿水銀沁,這同樣給鑑定帶來了許多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