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一五五六章 莫名其妙當老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五五六章 莫名其妙當老師? (2 / 2)

“老師,前面的歷史老師在上節課上說神鷹古國是確實存在的,但是目前能夠破解神鷹古國文字的人還沒有一個,這是真得嗎?可我們怎麼聽說李校長會這種文字啊?”

張天元剛想解釋,就被另外一個女同學給打斷了。

他本來是想轉身離開的,不過聽到這兩個女孩子講的是神鷹古國的事情,就頓時來了興趣,便打算先扮演一下這老師的角色。

不過接下來他就有點後悔了,這個課堂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啊,已經進來了十多個人了,其中九個都是女生,只有一個男生,這陰盛陽衰的嚴重啊,自己以前怎麼就沒遇到過這麼好的事兒?

可這好事兒不應該現在遇到啊,現在自己可是有老婆有孩子的人了,自己可是哥好男人,非禮勿視啊。

煎熬,這好事兒就變成壞事兒了,於是只能將注意力放在了學術問題上。

“懂得破解神鷹古國文字的人肯定是有的,要不然李校長他們也不會找到神鷹古國的遺蹟。”張天元笑著回答道。

“聽說還在那裡發現了個雪鷹村,那裡的人都是茹毛飲血的,跟野蠻人一樣。”這個時候聚在張天元周圍的人已經越來越多了,從七八個增加到了十幾個,估計除了因為張天元這張臉的確現在有點小帥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張天元此時談的話題是她們比較感興趣的吧。

“茹毛飲血談不上,我對這個雪鷹村還是有些瞭解的,與其說是茹毛飲血的原始人,倒不如說是封建社會更像一些,只不過他們的統治者是透過宗教來統治村莊的,跟歐洲某個時間段非常像。”

“歐洲?歐洲怎麼可能會有如此黑暗的時代啊?歐洲和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可是代表著先進和文明,他們不可能會有像中國那麼腐朽墮落的封建制度的,中國的歷史充滿了野蠻和屠殺,我們所謂五千年的文明其實一文不值,都是垃圾!”這個時候,一個很尖利的聲音傳了過來,也是直接岔開了張天元的話題。

“老師?”

這個時候學生們發現,他們真正的歷史老師來了,這是一個教中國史的老師,白白淨淨的樣子,穿的也是人模狗樣的,可是說出來的話,卻讓張天元感覺像是在噴糞。

“呦,這位老師跟我年少無知的時候所想的是一樣的啊,看起來您得趕快長大了。”張天元承認西方社會創造了許多科學文明,但也不能否認他們那骯髒野蠻血腥的黑暗歷史。

“很多年前,大概是我上高中的時候,有一本書和一部電視劇在當時比較流行,書的名字叫《醜陋的中國人》,作者是臺灣的柏楊,電視劇叫做什麼我忘記了,不過劇本是蘇小康寫的。所宣揚的思想大同小異,總的來說,是把中國傳統文化比做汙穢的‘醬缸’,把中國一百餘年落後的原因歸咎於祖先創造的文化,特別是儒教。”

“書中列舉了一些中國文化的糟粕,比如:八股文,小腳,廷杖,太監。盲目膜拜偶像,愚忠愚孝,對思想的禁錮,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也提到了一些中國人的愚昧和殘暴的行為:比如在饑荒年見易子而食,焚燒阿房宮,焚書坑儒,耍弄權術,相互傾軋,內鬥不止等等。於是得出結論,中國的落後在於傳統文化的低劣,應該放棄傳統文化,接受西方文明,實際上是全盤西化。”

“我也看過那本書,柏楊說的一點都沒有錯。”那位白淨面皮的老師說道。

“呵呵,沒錯,當時的我跟你一樣無知,看了這兩部作品,有一種深刻的感覺,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真是近乎一文不值,西方的文明確是燦爛輝煌,而且這兩部作品舉出的一些例證,讓人看來,他們彷彿說的都是鐵的現實中國文化代表野蠻,而西方文化代表進步!看的久了,竟然產生了一種西方殖民者在當年求之不得的思想:就是中國人和現今落後的民族是天生的劣等人種,而歐羅巴人-特別是日爾曼人,是絕對優秀的民族。中國要想進步,就必須在思想,文化,意識形態,文字結構和各個方面向西方人靠攏,或許還可以有點生機。”

“說實在的,在那個中二病氾濫的時期,在那個逆反思潮崛起計程車氣,那時候看了這些作品,我很贊同。說心裡話,我同意!”

“當然,也僅僅就是那個時候而已,因為那時候還有很多事我不懂…我才上高中,對中國的歷史一知半解,在我模糊的印象中,彷彿柏楊的話都是對的,中國確實存在著很多黑暗的東西。而且中國歷史中的保守,腐敗和專制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但是西方有愛因斯坦,伽利略,愛迪生那麼多的科學家,有雨果,普希金,莎士比亞那麼多的文學家,有著名的藝術大師達芬奇和梵高,更重要的是西方有民主,自由和科學。”

那個老師聽到這話,卻是很肯定地說道:“你那個時候的認知沒有錯,現在改變,只能說明你被洗腦了!我們自詡為有上下5000年的文明,可是放眼看看,現在我們使用的東西,幾乎無一不是西方人發明的。我非常贊同書裡的一句話‘不要自己再騙自己!’是的,我們不要總用文明古國地大物博來麻醉自己,要承認自己的不足,勇而知恥。要拋棄傳統文化,拋棄民族的劣根性,中國才有希望。柏楊曾希望外國朋友,特別美國朋友幫助中國人去掉劣根,我贊同。因為從小到大,在我的眼裡,美國都是自由發達的象徵,是文明的標誌。”(未完待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