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一五二三章 黑市有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五二三章 黑市有寶 (1 / 2)

很多達官貴人南逃時雖帶了大量財物,但因一貫奢靡,開支龐大,時間久了便坐吃山空,只好變賣家中物品維持生活。除了南下而來的明朝遺老,在留都石頭城原本也有不少遺老,明朝滅亡,生計日益窘迫,只有變賣家中物品。

無論是南下的遺老,還是石頭城原有的遺老,都是前朝有頭有臉的大戶人家,出於身份的考慮,他們不願意像平頭百姓一樣堂而皇之地去沿街兜售物品,“黑市”應運而生。這些賣主趁著天黑偷偷進入市場,物品一脫手就趁著天黑趕緊回家,以免被人認出。

石頭城最初的“黑市”交易在評事街。前朝的落魄貴族們,在評事街的茶館裡暗中洽談買賣。漸漸的,交易越來越多,茶館地方小,生意就轉移到了莫愁路、堂子街一帶,最盛時擴充套件到明瓦廊、估衣廊街頭。天黑後,買賣雙方提著小燈籠,藉著微弱的亮光看貨議價。

據《石頭城市志》記載,1949年以後,石頭城市人民政府對黑市進行了整頓,清理從業人員,建立了攤販公會。1953年取締“黑市”,在堂子街設立舊貨市場。

張天元認識一個姓王的收藏愛好者,他對堂子街的歷史很瞭解。“黑市就是現在常說的‘鬼市‘,大多在夜間活動。”十多年前,他常去朝天宮“黑市”淘寶,後來又從朝天宮轉到倉巷,都離堂子街不遠。現在,石頭城的舊貨交易不像以前那麼集中了,“倉巷主要是古玩交易,舊書舊畫轉移到了南藝后街,舊貨則轉移到了小行的華東市場。營業時間也有變化,以前的鬼市,晚上12點營業,凌晨散掉。現在一般是早上四五點營業。堂子街的舊貨市場,搬到室內後都白天營業。”

姓王的收藏家現在常去的是南藝后街和倉巷。這些年跑下來,淘到不少好東西,“有著名女指揮家鄭小瑛在金陵女大讀書時的成績單。還淘到過蔣介石贈給黃埔軍校學員的中正劍,丁聰的漫畫手稿。”東西單件價格不算貴,林林總總加起來卻也花了不少錢,但姓王的收藏家樂在其中。

不過另一種說法黑市並非起源於石頭城。

石頭城藏書家薛先生,對朝天宮一帶的歷史也很瞭解。不過,他並不贊同“黑市”起源於石頭城的說法。

“明代顧起元在他的《客座贅語》一書裡,曾寫到很多石頭城的風物。他有這麼一句話‘金陵市合月光裡‘,可見那時候石頭城人就有在夜間做生意的習慣。顧起元是萬曆年間人,由此見得,石頭城的黑市應該不晚於萬曆年間。明末清軍入關後,不少南逃的達官貴人到石頭城的黑市變賣東西以求養家餬口,這確有其事,但如果因此判斷黑市源於明末的石頭城,那就不準確了。”

薛先生說,現在全國不少地方有黑市,比如洛州、上浦、帝都等地,上浦黑市的出現可能比石頭城要晚,其它地方是否比石頭城晚,不好一概而論。

關於這黑市的起源很難有定論,不過因為帝都這些年發展較快,那各色人等也是非常多,簡直可以說就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黑市多了,那奇葩也就多了,有些黑市,名義上賣的是古董古玩,實際上都是些仿品,去騙一下不懂收藏的人上當受騙的。

這種事兒張天元就遇到過,只是他沒有上當而已。就比如說那一次聽說有被盜的古董流入黑市,張天元還幫忙去調查來著,可是後來才知道,那根本就是一假貨市場,什麼黑市,簡直就是騙人的玩意兒。

黑市確實能淘到好東西,當然也有雞鳴狗盜之徒混跡其中,把黑市當作銷贓的好地方;還有不少騙子。

但黑市確實也是個好地方,去黑市走一趟6塊銀元的“宣德爐”身價暴漲至15倍.

“黑市”誕生後頗受歡迎,一直延續到民國。“黑市”上售賣的舊貨有古玩、珠寶、玉器、首飾、字畫、皮裘,甚至傢俱等。由於賣家急於脫手,一般價格比市面價格要便宜很多,吸引了不少市民、商戶,和有意收藏的人前來。

《石頭城市志》十二卷記載,當年夫子廟的古玩商人也常常提著燈籠到黑市上搜羅商品,這些人被稱為“識寶西貝”,也被稱為“逼寶猴子”,其中有不少傳奇故事。

清巡防營統領的孫子張松甫將一隻祖傳的名貴紅銅“宣德爐”,以6塊銀元的價格賣給“逼寶猴子”,“逼寶猴子”轉手以90塊銀元的價格賣出。李鴻章的曾孫將一件西口狐皮袍子8塊銀元賣出,買的人轉手以30塊銀元的價格賣出。到了清末民初,石頭城黑市生意更加興隆。抗戰時期,侵華日軍逼近石頭城,有些撤逃人員到黑市變賣不便攜帶的高檔物品。

當時傅厚崗一個大公館出售一批紫檀高檔傢俱,透過黑市僅以50塊銀元的價格賣出。1945年抗戰勝利,一些漢奸、偽政府官員的家屬也到黑市兜售物品。1949年石頭城解放前夕,黑市的生意又活躍一時。

張天元在這一行混得久了,也瞭解到了一些事情,據說當時黑市上流傳著“黑市黑,天黑,貨黑,人更黑”的民謠。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