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陝州,皮影在民間非常普及,而且分成了東路和西路兩種。
東路皮影形體較大,多刻通天鼻形,圖案簡潔大方。西路皮影風格精巧細膩,形象多豹頭深眼。
張天元注意到這皮影裡頭有戲文“穆桂英”的一折,人物形象雕刻細膩,桌椅道具花紋繁密,設色古雅,場面頗為壯觀。演出時,利用皮影半透明效果,不避影像重疊,例如穆桂英坐至椅上,因影像重疊變暗,並無不適效果。
人都說陝州皮影有四絕:一是皮影雕刻作品造詣高,二是演唱功力極深,三是表演者功力精湛,四是華縣皮影博大精深,綜合藝術水平爐火純青,堪稱為戲曲藝術之絕唱。
可惜時至今日,這些東西已經基本上看不到了,只不過張天元在觸控皮影的時候,仍舊能隱隱聽到耳邊回想起小時候聽到的那些唱腔,那個時候什麼都不懂,而如今卻是感慨頗深。
仔細觀察了許久之後,張天元才看向了老人,開口問道:“大叔,這兩箱子皮影,你想賣多少錢?”
“專家,我真不懂這個,要不你給十萬怎麼樣,給十萬,我就把這些東西全給你!”
老人其實是算過的,這十萬塊,可以給兒子買輛車,再給未來的兒媳婦買個蘋果手機,剩下的估計也不多了,等兒子的房子交了之後還要裝修呢,光憑兒子那點工資肯定是不夠的,所以能幫襯一點,就幫襯一點吧。
他真沒多要,不過心裡頭還是有些擔憂,因為不知道這些東西的具體價格,心裡頭怯呢。
“哈哈,當初他給我就要這個價,你說我收這些東西幹嘛啊,所以就沒要。”李總笑了笑,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道,他覺得這老人要的多了。
其實以他私人的眼光來說,這的確是有點多了,畢竟私人買這東西,儲存和保養都是個大問題,不然的話這老人家也不會賣了。
當然,張天元覺得這個價如果按照行內價的話,其實也算有點高了,可如果從研究角度和歷史角度來說,這十萬塊就太便宜了。
按照張天元的判斷,別說其它的,就僅僅是漢代那一套皮影,大概十張,就能賣到十萬。
要知道,現在錢可不怎麼值錢,反而是這種不可再生的東西更加值錢啊。
他其實覺得少了,心裡頭有點過意不去,不過他不可能主動給抬價的,既然對方要了十萬,那就最多隻能出十萬,大不了以後有什麼事兒幫襯一下就好了,反正都在這附近,他現在作為有錢人來說,給這老漢的娃找個好一點的工作,那也是沒問題的。
“十萬塊太多了嗎?可是張專家,您也知道,這些皮影是我家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我是實在因為沒法保護它們,才不得已出售的。這放在農村,都算是對不起祖宗了!”老人有些急了。
“大叔,你不用著急,這東西呢,我肯定是要收的,皮影人可不容易。十萬就十萬,不過我有個條件,就是麻煩你幫我找個皮影戲團隊,以後可能要在帝都常年演出的,放心,工資絕對不會少,你看如何?”
這話聽著像是要求,其實根本就是幫忙了。雖然張天元不可能要太多的人,但是一個皮影戲團隊,少說也得十來個人吧,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劇目,更重要的是,你總得讓人家歇歇吧,不能讓一個人一直眼下去吧。
一個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縱,藝人手指靈活,常常玩得觀眾眼花繚亂。不僅手上功夫絕妙高超,嘴上還要說、念、打、唱,腳下還要制動鑼鼓。演皮影的螢幕,是用一塊一平方米大小的白紗布做成的。白紗布經過魚油打磨後,變得挺括透亮。演出時,皮影緊貼螢幕活動,人影和五彩繽紛的顏色真切動人。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場地限制,演員也不需正規訓練,所以深受人民的喜愛。在皮影戲盛行的地區,人們會親切地稱它為“一擔挑”藝術。
聽著很容易吧?
但這玩意兒,如果你沒有個幾年的經驗,演出來的絕對不好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