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感覺往往是沒道理的,但是卻不會出錯,現在他們就覺得這桌上的三幅畫都是真的,只是還沒鑑定完,所以不能太激動而已。
畫本身其實是沒有名字的,畢加索並未給畫起名,不過在背面的留字資訊裡面就可以看出,那幅人物畫上的女人正是畢加索的情.婦朵拉,而且可以從畫中的情況分析出,這個時候畢加索跟朵拉的關係應該是非常不錯的,因為畫裡面的人很美,也很安詳。
“朵拉.瑪爾多,一個悲劇的女人,也是畢加索大師黑色的歷史!”
突然間,那位鑑定師開口了,這番話,卻是將眾人都吸引了過去,所謂黑色的歷史,其實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那就是黑歷史。
因為這段歷史很是不光彩,而朵拉這個女人的悲慘命運,也正是與畢加索相遇之後開始的。
聽到這話之後,帕洛瑪畢加索的眉頭微微皺了一下,繼而卻是嘆了口氣,她雖然很想維護父親的形象,但卻也不得不承認,這個鑑定師說的話沒有錯,朵拉跟畢加索相處的一段時間,畢加索就好像瘋子一樣鞭打著這個可憐的女孩,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家暴,而且是非常粗野的家暴。
“沒錯,這幅畫上的人物就是朵拉,您看得倒是很準嘛。”張天元注意到這個鑑定師並未去看畫後面的字,就這樣便能認出畫上的人是朵拉,實在是不容易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大家別忘了畢加索的畫是個什麼畫風,就比如那個《梳妝的裸.女》,那上面也是朵拉,但是比這幅畫上的朵拉要醜陋多了,但是誰認得出來啊,如果不是畢加索留下了一些資訊,估計誰也不會知道那玩意兒竟然是朵拉。
朵拉於一九九七年七月窮途潦倒地在巴黎寓所去世。她曾是個頗有才分的攝影家和超現實派畫家的繆斯,她留給後人的是一些破碎的記憶記得她曾是畢加索的情婦,一個被畢加索拋棄的婦人,在哭泣、憂鬱和孤寂中渡過了漫長的歲月。
她死後,畢加索的“哭泣的女人”拍賣到百餘萬美元,她畫的畢加索也以八十萬美元賣出。但她守著和畢加索十餘年生活遺留下來的殘跡,在清貧中渡過了餘年。那些愛情的片段卻拍賣了約兩億美元。
“相片中的朵拉極美”!畢加索的朋友說: “她的明目,清麗得像春日的天空”。
一九三三年的一天,畢加索在騷人墨客雲集的拉丁區“雙瑪格”咖啡館看到多拉,驚為天人。五十四歲的他仍不知什麼是“天命”,找朋友介紹結識了朵拉。到此,畢加索認識的女人已經屈指難數,身邊一妻三妾和與情婦瑪麗特瑞莎.華勒特所生的女兒瑪雅。這些人眾星拱月般地在他左右日夜不停地旋轉著。
可是,他需要有新的創造力。
這位年輕、聰明、有才識、說得一口高雅流利西班牙語的朵拉,成了他征服的物件。這正值畢加索繪畫的枯乾期,他需要新靈感、新活力。同時,她也完全被畢加索的天才、自信、強烈的性慾和偶爾流露出的溫情所主宰。最終朵拉不由自主地作了無條件的奉獻,走進一段毀滅性的戀情。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男女不壞,女人不愛。
要是一個男人不僅壞壞的,而且還很有才,又有錢,那他征服女人就太容易惡劣。
可憐的朵拉少不更事,就這麼被一個老傢伙給佔有了。
然而畢加索並未打算給予朵拉什麼幸福,因為他結識朵拉的唯一目的那就是尋找繪畫的靈感,他那個時候靈感已經枯竭,不得不嘗試新的東西。
而朵拉給了他靈感,讓他的畫作又攀升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可是這樣的女人被他使用過之後,卻又殘忍的拋棄了。
當然,這段歷史張天元是聽柳夢尋說的,其實很多資料中也都有記載,畢竟這個事兒發生的時間距離現代並不久遠,很多資料都是有據可查的,一般情況下,不太可能作假。
她沒留下遺囑,她留下的愛情,被一片片,一塊塊地在拍賣商的木棰敲打下再次成了碎片。
死去的朵拉,無從計較這些。或許她真地不再哭泣,在她的世界中,那虛有的愛情,的的確確存在過。那個美麗而頗有天賦的超現實主義畫家朵拉.瑪爾多與畢加索絕望的愛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