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睛仔細去欣賞這幅《巖間聖母》,就越是會覺得其藝術價值令人歎為觀止。
畫中人物雖然被一團潮溼的空氣所包圍,但是人體的輪廓在昏暗山岩的襯托下還是能明顯地辨別出來,尤其是畫家著力描繪的面龐被刻意營造出的神秘氣氛所籠罩,人物輕柔、溫存、純真的表情栩栩如生地突顯出來。
奇怪形狀的懸石從溼漉漉的巖體上垂下,具有植物學準確性的花草從巖縫裡穿鑿而出,竟然能辨別出鳶尾花,銀蓮花,紫羅蘭和一些蕨類植物。
遠處藍色的天空透過巖體之間的孔洞和夾縫呈現在人們的眼前,年輕的母親以溫柔的手摟抱著下跪的幼嬰約翰,她的另一隻手則向兒子伸過去。天使面向著觀眾,把他們引向畫中,用手指示著這個場面。
一連串手勢代表保護、指示、祝福等含義,這一組人物是按金字塔的構圖原理組建安排的,塔頂是聖母的頭,側邊是她伸出的雙手,底角是天使和嬰兒。
達.芬奇把結構看作開啟作品意圖的鑰匙,這很大程度上形成了盛期文藝復興的古典主義金字塔式的人物構圖。
“老闆喜歡這幅畫?其實我也喜歡,不過如果想要欣賞達.芬奇的畫作,還是去法國盧浮宮更好一些。”蘭斯洛特笑著說道。
“為什麼?”張天元問道。
蘭斯洛特笑了笑道:“在達.芬奇構圖穩定的和諧畫面上,風景不再是簡單的背景,逼真的景物環繞於人物四周,自然的和人物融為一體,這種真實感賦予畫面一種別具一格的生動。制群像在當時遵循著兩條普遍原則:一是畫中的人物之間應該有某種交流;二是觀者與被畫者也應該有某種交流。盧浮宮藏品兩者兼備,倫敦的藏畫卻只具其一。”
“看起來你也是行家啊?”
“老闆見笑了,我們的家族以前也是很大的,也有不少的收藏品,其中就有達.芬奇的,我怎麼能不知道呢。”蘭斯洛特說起這番話,臉上總是會有些悲傷和無奈,他雖然不是敗家子,可他的祖宗裡面有敗家子,敗光了家財,到了他這一代,也就是名義上的所謂貴族的。
“沒事兒,以後你會重振家族的。”張天元笑了笑道:“不過一直以來,民間都有個有意思的流言,說達.芬奇其實是一個穿越者。”
“穿越者?”
“其實說他是穿越者,也不是沒道理的,你們知道這個人有多牛嗎?”張天元笑著問道。
“達.芬奇不就是一個畫家嗎?”柳夢尋問道。
“對啊,據我所知,達.芬奇的主要成就就是畫作啊。”蘭斯洛特也點了點頭道。
張天元搖了搖頭道:“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
“一個人怎麼可能會懂那麼多東西啊?”
“所以說嘛,達.芬奇更像是一個帶著系統的穿越者。”張天元笑道。
“這個有什麼證據嗎?”
“證據不好說,不過卻有不少的例子。我們提到達.芬奇,大概最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著名作品之一《蒙娜麗莎》吧,可惜這東西不在英國美術館,而是在盧浮宮,不要緊,等去倫敦的時候再欣賞就是了。這樣的藝術成就,讓很多人誤以為達.芬奇就只是一個畫家那麼簡單,其實,從他的一些畫作和手稿之中就可以發現,他的成就絕非簡單如此。”
“有一幅子宮內的胎兒圖,達.芬奇發現了血液的功能,認為血液對人體起著新陳代謝的作用,並認為了血液是不斷迴圈的。還有另外一幅達.芬奇關於人體比例的作品──《維特魯威人》。達.芬奇依照維特魯威的描述畫了《建築人體比例圖》,在代表宇宙秩序的方和圓中,放入了一個人體。就是現代,西方的外科醫生依舊是靠著這個來給人做手術的。”
“這就太神奇了吧。”柳夢尋驚訝地說道。
“不止如此呢,達.芬奇掌握了人體解剖知識,從解剖學入手,研究了人體各部分的構造。他最先採用蠟來表現人腦的內部結構,也是設想用玻璃和陶瓷製作心臟和眼睛的第一人。而他的《胚胎研究》,約在公元15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