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採殆盡了?那咱們還來這兒幹嘛啊?”王思遠沒好氣道。
王哥,您就不能少說兩句話嗎,想想你心中的美人兒也好。
“美石猶如人間美女,從它被發現的一刻起便註定了被豔羨、被追逐的命運,雞血石也不例外。那一抹鮮活純正、淋漓如血的猩紅,千百年來不知傾倒了多少帝王將相,騷人雅士,富賈鉅子。清代兩朝盛世皇帝康熙、乾隆都曾拿它作自己的印璽,慈禧太后更對其鍾愛有加,盡力蒐羅不厭其多,幾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太祖爺平生很少用印,書房裡卻擁有兩塊大號雞血石印章,因為那是齊白石敬獻的禮物……”老於掌櫃感慨道。
“山不在高,有石則名。自‘雞血石熱’來臨之後,‘商’、‘石農’等人群開始運用現代化裝置對這一帶的礦山進行地毯式搜尋。一輪又一輪的尋石運動,漸漸打破了山村的寧靜。30多年以來,不知有多少人為此改變命運,甚至丟掉了性命。
有一段時間,礦區被定為禁區,但由於雞血石的巨大誘惑,所謂的‘封洞護礦’並未實現。僅在1991至1994年間,每天上礦山的人數最多達3000餘人,挖掘了大小礦洞近百個。近年來,開採雞血石變得合法化,礦區專門設立了警務室,以方便管理並及時處理糾紛。儘管狂轟濫炸的場面沒有了,但空壓機、風鑽等機械裝置的加入,加快了玉巖山的損毀速度。雞血石是越來越難挖,但機器轟鳴聲從未停止。”
“這麼瘋狂的開採,唉,感覺跟和田玉那邊的情況差不多啊,這什麼東西一旦賺錢,人們就瘋了,緬甸那邊的翡翠礦山我都見識過了,那裡很多原本好好的山被挖得光禿禿的,看著著實是難看。”張天元也嘆了口氣道。
“是啊,最遺憾的就是,雞血石的資源日漸枯竭。不止昌化雞血石已被基本採盡,巴林雞血石也只剩一些尾礦產出,而且新坑開採出來的雞血石在質量上遠不如老坑。據有關人士說,雞血石的分佈幾乎沒有規律可言,故其蘊藏量無從談起。”老於掌櫃嘆了口氣道。
張天元知道,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但是目前卻很難解決,孟子有人之初,性本惡之說,張天元不知道對不對,但是他覺得,人性貪婪應該是沒錯的。
壽山田黃主產地被封后,田黃的產量稀微,其市場價值被人們一年一個臺階地往上推,天價成交常常出現在田黃石拍賣中,機構投資的進入,更使許多收藏家望洋興嘆,大家的注意力自然轉移到了雞血石等領域。
東西少了,喜好的人卻越來越多;東西少了,喜好的胃口卻越來越高;東西少了,人們投入的資金卻越來越大,市場因此而澎湃。
翻滾的波濤下總有暗流洶湧,豐厚的利潤促使一些人幹起了見不得人的勾當。於是乎,傳統的造假手段恢復了,新的技術裝備啟用了,有人提供充裕的資金,雞血石市場如同其他寶玉石市場,也是水深似淵,水濁如泥,上當受騙者比比皆是。
他們以次充好。一方不太好的雞血石,經過加工,地子上的雜質減少了,甚至沒有了,現代工藝致使人造凍石上血色鮮亮。一塊普通的石頭,經過漬染,人為的雞血紅浸透進去了,短時間裡,氧化的作用還達不到,收藏者密藏的雞血石在未來的某一天面世時,一定會還原成一塊普通石頭。
他們以虛充實。一方上等的雞血石印材送到了篆刻家手上,一刀下去,不是石屑四濺,而是絲條捲起,原來,這雞血石是石粉和膠模壓成的;又一方雞血石,篆刻家一刀下去,幾塊石片下,是另外一種石頭,原來,這雞血石是六塊雞血石片分貼在一方普通印石上;又一方雞血石,篆刻家一刀下去,有石屑飛起,有絲條捲起,原來,這雞血石是人工在石頭上一邊著色一邊烘烤而成的。
他們以假亂真。對於那些尚未入行的收藏愛好者,不法之徒們更是猖狂,他們以開高價的方式肆意提高雞血石的檔次,他們以其他紅色的玉石冒充雞血石,他們甚至以樹脂等化工材料製造雞血石,假的價格、假的產地、假的材料在他們的如簧之舌的鼓譟下轉換成了真金白銀,流入他們的腰包。
市場之繁雜,需要藏家擦亮眼睛,在雞血石的材質、分量、紋路、雕刻工藝等諸多方面做功課,細細研究,認真鑑別,藏己所愛,學己所藏。
自面世起雞血石便與文化有著深厚情緣,所以無論古今,雞血石的第一用途是作印章,是置於書齋,印於書畫,與筆墨紙硯為伍,與蘭花清茶相伴,這傲然出塵的氣度與繞樑不去的清音理應通達古今,但願人們在投資收藏雞血石之時,也能真正地欣賞它那血染江山的壯美與硃砂一點的靈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