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到八萬,這可是十倍的差距,只能說,這古玩店做生意,真得也是挺黑的,不過這就是人家的知識和見識賺了錢了。
李明光聽了這掌櫃的的話,也是點了點頭,因為他知道,這就是生意,尤其古董生意就是如此做的,你不識貨,所以賣得便宜了,人家古董店收了,改日就能以更高的價格出售,這才是正常情況。
神羅古玩店裡不敢所都是真品,但真品絕對在七八成左右,只是這真品未必之前罷了,裡面有有高仿,也有贗品,但還都是按照真品的價格賣的,這就是目前古玩行的規矩,也可以說是一種陋習吧,但這不是張天元能改變的。
別的古玩店可能十件東西里面只有一件真的,而他的店裡頭十件理由有七八件真的,這已經是仁至義盡了,想讓他全部都弄成真品,那也不現實啊,所以這買賣古董,就要看買家自己的眼力了,如果對自己沒信心,或者剛玩的話,千萬別瞎買那些貴的東西,萬一是假的,那就賠死了,還是從便宜的東西入手,即便是假的或者說贗品,也不怕虧太慘了。
現在玩古董收藏的人,有三種。
這第一種是有本事,對自己也有信心,常年都在玩古董,眼力非常好,偶爾打眼,不過問題不大,大體上那都是賺的。李明光教授就是這一類人,他本身就懂古玩,玩起來也算是在行,只是不如那些專家那麼精明罷了。
李教授買東西,一般自己看不準的絕對不買,所以他真得很少被騙,當然了,也買不到極好的東西,這也是個缺陷。
這第二種沒什麼本事,完全紙上談兵,就這還對自己特別有信心,甚至是自大,所以他們買到的東西,十之七八那都是假的,可偏偏他們還挺自信,總說自己買到了真貨,貽笑大方不說,別人愛不敢說他,一說他還就急了。
第三種人比較特殊,他們聽人說古董能賺錢,就敢投資這方面,然後稀裡糊塗地花大錢去買,結果大部分也都是賠錢,能賺錢的,那運氣得是十分好了,要麼就是請了專家幫忙。
有些人就問了,既然李明光自己是專家,為什麼還要讓張天元幫忙看那八隻大老碗的情況呢?
你們則話算是問到點子上了,李明光是專家不假,但他是地質學和考古學專家,並非是鑑寶專家。
以前就解釋過這個概念,很多人總是將文物專家與鑑寶專家混淆了。
古玩裡面,有很多在文物方面價值不大,可是收藏價值卻很大,這一點李明光就無法判斷明白了。
而且有很多古玩古董造假的手段,李明光也沒有研究過,所以他也不清楚,在這方面吃虧也不是一兩次了。
這麼說吧,你看那些所謂的農業專家,你讓他自己去下地幹活,他還真未必有農民幹得好,這就是各有所長而已。李明光教授可以將一個古玩的來龍去脈以及歷史研究清楚,甚至聯絡到當時的人文環境和朝代政治,可是如果你讓他判斷一件高仿品是真是假,那還真是難倒他了。
一般古玩店的老闆最喜歡的其實是後兩種消費者,尤其是第二種,自以為能行,你稍微一忽悠,他們就肯出大錢買東西,還會非常高興,覺得自己有能力。
你只要稍微誇讚他們兩句,他們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麼名什麼了。
第三種人還稍微有點摳門,因為不懂,所以入手反而很謹慎小心,比第二種人難對付多了。
那第二種消費者,是真正掏錢不手軟的實力型消費者啊。
“我說掌櫃的,你這要價也太狠了一點吧,八萬塊,這可是整整多了十倍啊,大過年的,都圖個喜慶你說是不,不如這樣吧,四萬塊錢,能賣了就給我吧……”
為什麼剛剛掌櫃的不願意說出這東西是多少錢買來的,就是怕這樣的情況出現,一旦知道是八千塊錢收購來的,那你再要高價的話,消費者自然心裡頭就會有牴觸情緒了。
進價二十的東西你賣兩百,誰也不願意做那個冤大頭不是嗎?
“李教授,您是搞研究的,我們是開門做生意的,最少八萬,少一分錢也不行。這不是買衣服,買衣服進價八千我們賣八萬那是亂來,但古董不一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