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元喜歡的東西可並不少,但是遲遲沒有問價,因為那些東西,還不足以讓他動心,見的好東西多了,人自然也就挑剔了,這是沒辦法的事兒。
彷彿愛情一樣,張天元很喜歡那種令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一排彩釉碟子就這樣跌進他的眼底。
那是靠近棚區外側的一個角落,在白色的瓷器浪潮中,小巧地色彩斑斕地悄然而立,許多隻疊在一起,顏色極鮮豔,花紋極漂亮。
也不知原本是做什麼用的,難道是供桌上點香的祭器?張天元不由笑著搖了搖頭,不管是什麼做的,總之不是什麼好玩意兒,這對於那些並無慧眼的人來說,買回去也算是個物事,可以用來放東西,但是對張天元來說,那根本就只是能夠帶給他唯一一點驚喜地路過之物,看過了,也就算了。
“咦,那邊在幹什麼啊,看起來挺熱鬧的樣子,居然還搭起了臺子,我記得以前那裡有很多攤販吧,都被趕走了嗎?”張天元沒有找到心儀的東西,卻發現了有趣的事情。
就在距離他不倒一百米的地方,有一片空地,他記得上一次來這裡的時候,那片空地上可是擠滿了攤販的,不過如今卻是一個人也沒有了,有的只是施工隊伍,好像在做著什麼事情。
“比武的擂臺見過嗎?”聶震笑著問道。
“在電視上倒是見過,當年郭大俠遇到穆念慈擂臺比武招親,那擂臺就不錯,還有秦瓊打擂臺的擂臺,電視上都有,但是跟這個好像有點不太一樣啊。”張天元疑惑地說道。
“我也沒說這是單純的擂臺。”
“我說聶哥,你就別賣關子了吧,我是頭一次在帝都過年,多這裡的情況可不熟悉啊,看那些臺子也不想是要建築什麼東西,畢竟那臺子太過簡單了,周圍也沒有圍起來,實在看不出來是做什麼用的啊。”
“嘿嘿,既然你這麼虛心,那我就告訴你吧,這裡過年和元宵這段時間,那是相當的熱鬧啊,是潘家園廟會的核心地點,有打擂臺的,也有耍猴戲的,還有唱戲的,不過想必你更感興趣的應該是古董古玩字畫方面的吧,倒是有不少老帝都的百年老店會派手藝人來這裡露一手真功夫,這可比看春節晚會有意思多了,在這段日子裡,潘家園才真正看起來像是回到了昔日的景象之中,令人感慨萬千……”
“還有廟會啊,那可有意思了,我們老家也有廟會,過去每年,縣城裡都會踩高蹺、刷龍,那場面叫一個熱鬧啊,過去沒有汽車,甚至連摩托車都沒有,腳踏車都很少,我就記得我小時候是被父親用架子車拉著到縣城裡看廟會的,一路上全都是人啊,密密麻麻的,簡直可怕,但是也特別熱鬧,我一直想要再看一次,只可惜如今縣城雖然比過去更熱鬧了,人也更多了,大樓也多了,但是卻沒有了昔日那些有意思的東西,潘家園這廟會,我一定是要來看看的,一定……”
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是漢族民間宗教及歲時風俗,一般在春節,元宵節等節日舉行。
也是我國集市貿易形式之一,其形成與發展和地廟的宗教活動有關,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舉行,多設在廟內及其附近,進行祭神、娛樂和購物等活動。
廟會流行於全國廣大地區。
然而隨著如今生活節奏加快,很多地方的廟會漸漸都沒落了,倒是帝都的廟會好像麼年都有,而且還數量不少,今年張天元註定是要在帝都過年的,所以廟會非看不可。
在帝都,廟會中典型的小吃、商品、以及娛樂主要有糖葫蘆、爆肚、風車、兔爺、套圈和射擊等。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吃也都融入廟會。如羊肉串和牛丸等小吃也十分受歡迎。
表演則為旱船、秧歌、舞龍舞獅。部分廟會還有與其相關的表演,如帝都地壇廟會上會有皇帝祭地的演出,帝都大觀園廟會會有元春省親的表演。
每逢春節,遊園人數極多,乃至一天有數十萬人。至於廟會形式上改不改革、上不上新專案,主辦者似乎並不特別在意。當然,也有一些廟會著手進行改革與創新,多以展示各民族風情為主。
“潘家園的廟會,有點當年老天橋的景象,想必你在電視劇裡也有看到吧?”
張天元就是別的不知道,可是帝都的天橋、八大胡同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還是知道的。
提起帝都,就不得不提天橋。
“酒旗戲鼓天橋市,多少遊人不憶家”。
這是清末民初的著名詩人易順鼎在《天橋曲》留下的膾炙人口的詩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