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震也是個好面子的人,在張天元面前他沒什麼好害怕的,畢竟兩個人都非常熟悉了,他有什麼糗事,有什麼丟面子的事情,張天元那都是非常清楚地,說出來也不怕丟人,可別人就不一樣了,那傳出去太丟人了啊。
更何況這個事兒一旦傳出去,肯定會有人來找他送禮的,收的話,那是害了自己,也害了聶家,可不收的話又得罪人,既然那樣,還不如讓張天元幫他的忙去買一些呢,反正他也不缺那幾個錢。
“得,我要不幫你,那也算不上好兄弟了,玉蘭妹子,不如你跟曉丹先去我家吧,我家裡熱鬧,又有人可以照顧你,我和聶哥去潘家園和琉璃廠逛一逛,看看能不能淘點好東西。”
琉璃廠有許多著名老店,如槐蔭山房、茹古齋、古藝齋、瑞成齋、萃文閣、一得閣、李福壽筆莊等,還有華夏最大的古舊書店華夏書店,以及西琉璃廠原有的三大書局——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而琉璃廠最著名的老店則是榮寶齋,
有人說:琉璃廠因榮寶齋等著名文化老店而享有盛名。這種說法有它的道理。榮寶齋的前身是“松竹齋”,光緒年間取“以文會友,榮名為寶”之意,更名為“榮寶齋”。著名書法家陸潤庠題寫了“榮寶齋”三個字。
清末,文人墨客常聚此地,而民國年間老一輩書畫家如於右任、張大千、吳昌碩、齊白石等也是這裡的常客。不知您仔細看過《開國大典》這部電影和那幅《開國大典》的照片,裡面那位蓄著長鬍子的著名老者沈鈞儒先生使用的鎮尺,就購於榮寶齋。
想清末民初時,榮寶齋、大千畫廊等琉璃廠老店紛紛爭懸名家書畫於窗前。引來人們駐足觀賞,成為琉璃廠的一道風景。當時,也是數榮寶齋名畫最多而最為熱鬧。榮寶齋最著名的又要數木版水印和複製品。榮寶齋的木版水印技術融刻版、印刷、折裁等技術為一體,使水印品的藝術更臻完善,曾得到魯迅先生的讚許。
由於這塊風水寶地是仕人、舉子、文人墨客、文化商人、梨園藝人聚居的地方,使得這裡有著層次最為豐富的人文資源:典故、故事、人際等人文景觀。所有這些,構成了華夏人精神世界裡“民族靈魂”的一部分。這是今天重新規劃、設計和構想琉璃廠文化產業園區的基礎,也是與其它短史地區歷史文化資源較少,而想象空間相對較大的重要區別。因此,琉璃廠是一個典藏傳統文化的大“文化圈”。
潘家園和琉璃廠不太一樣,這裡東西多,也雜,基本上可以說就是一個稀奇古怪的市場,有贗品舊貨,也有民族特色的產品,如今張天元的神羅民俗用品公司就在這裡也有了自己的店面。
和琉璃廠相比,潘家園太亂了,假貨比真貨多得多,而且這裡騙子也太多,三教九流聚居之地,什麼人你都能看到,在這裡淘汰物件,是個好選擇,但那必須得是識貨的人,否則的話,你就可等著受騙吧。
一般來說,帝都的人去潘家園,要麼是做生意,要麼就是去閒逛,遛彎的,如果運氣好的話,可以撿漏,這來來回回,其實人和人之間都認識了。
這裡最大的客人,全部都是外地來的遊客和外國來的遊客,如果你什麼都不懂的話,那麼被宰的機率絕對在百分之百,有時候被人騙了錢還替人數錢呢。
當然要是懂一些東西,那就不一樣了,有熟人那就更好辦,敢騙你,明天就能找他們家後門去。
來這裡的外國人,被稱作殺羊,也就是傻洋,尤其是那些自命不凡的所謂華夏通,是最容易被宰的,覺得自己會說幾句華夏語,好像對華夏就瞭解很透徹了,豈不知這反而是他們最倒黴的地方。
張天元打算去這兩個地方都轉轉,畢竟潘家園東西多,琉璃廠東西比較正規,各有各的特色嘛。
當然了,如果沒時間,那就沒辦法了。
“你們兩個小心點,最近潘家園遊客很多,別被人掏了包,小偷太多了,我跟曉丹就先去天元哥家裡了。”葉玉蘭也知道自己的家裡要添置點東西,畢竟快過年了嘛,不能老實空空蕩蕩的,所以很樂意就答應了。
“你們最好別出去亂搞男女關係哦,不然被我抓到了,先關你們幾個月。”歐陽曉丹就兇多了,亮出了手銬狠狠地說了一句。
“我們哪兒敢啊,頂多就是去吃點東西,喝兩杯,畢竟我們兩兄弟也有好久沒聚過了。”聶震急忙解釋道。
“哼,最好如此,我們先走了。”歐陽曉丹上了聶震的車,然後開著車先離開了。
“我看你不是想去淘汰東西,而是想出去散心吧,不過我可提前說明了,不健康的東西我不沾!”(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