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遇到過,遇到過之後,我就把這些研究了一下,其實江湖術士、江湖郎中也必須靠欺騙才能維持生計,但他們總還有自己的行當作為掩護,江湖騙子則赤裸裸地用騙術詐人錢財。江湖騙子必須具備五大能耐:把點、把杵、拋蘇、亮託、換託。‘把點’就是物色被騙的物件;‘把杵’就是考慮是不是能騙成;‘拋蘇’就是行騙時假戲真做、該笑就笑、該哭就哭,表現得逼真異常、毫無破綻,讓人信以為真、受欺上當;‘亮託’就是讓顧客看貨色,為了使對方上當,拿出來的樣品一般都是真的;‘換託’就是在對方受騙上當後,用掉包之計,把真的留下,假的留給對方。”
“李教授,你這麼一說,我怎麼感覺今天那事兒,我好像把裡面改遇到的都遇到了,早知道的話,真該來找您好好商量商量的。”張天元聽得是目瞪口呆,他以為自己知道的夠多了,聽了李明光這番話才明白,其實自己還無知得很呢,如果早知道這些,今天一開始看到那老陳和小前的表演,就能夠戳穿了,哪裡還會浪費那麼多的時間,如果仔細比照一下,今天早上的事情,在李教授口中說的那些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詞兒。
李明光到底也是人,所以被張天元這麼一誇,登時還得意了起來,這一說,就收不住了。
“江湖騙術門包括‘老月’(耍腥賭的)、‘老榮’(當小綹的)、‘老渣’(販賣人口的)、‘老合’(挨幫擠靠的生意)等。
老月,就是耍腥賭的,即設賭博騙人錢財的江湖人。
老渣,俗名‘渣子兒’,就是人販子。人販子過去分為‘不開外山’和‘開外山’兩大派。不開外山的,就是遇到貧苦之家,無衣無食,生計困難,他們見這家人生有子女,就向他們遊說,把兒女賣了換取衣食。
開外山的就不一樣了。他們專以朝外省販賣人口為生,手段比起不開外山的來毒辣得多。他們多是媒婆的變種。在舊時代有三姑六婆最為可伯。過去有兩句治家格言:‘僧道尼姑休來往,堂前莫叫賣花婆’。三姑為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是穩婆、花婆、巫婆、虔婆、藥婆、媒婆。
江湖騙子騙術之精,種類之廣,令人防不勝防,難以辨識。但是,據騙子們自己所說,不受騙的唯一法門就是‘是便宜不貪,是便宜不愛’,貪小便宜的人是騙子手們最佳的、也是唯一的欺詐物件。”
“李教授啊,您這話說得是沒錯,可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難啊,人總是有貪心的嘛,要不然到現在,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輕易受騙了,而且騙子的手段也是日新月異啊。”張天元現在越來越覺得自己實在是太幸運了,如果沒有六字真訣,沒有地氣,自己怕是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之中,已經受騙上當好多次了,尤其是玩古董玉石的,是最容易受騙的行當啊。
就那“狸貓換太子”這種來說吧,張天元就切身體會過,他認識的那些朋友當中,甚至有人就上過類似的當。
你比如說,如今,市面上的海外回流文物宋元明清古陶瓷屢見不鮮。這中間:一為假古董,真回流、二為假古董,假回流、三為假古董,假出水。慣用招數一般是:先生產一批高仿品,然後做足海外尋寶、重大發現之類的文章,再將這些東西透過海關回國。藏品身上由此而被加蓋的海關火漆印,就成真正的回流文物了。
就是哪位上浦的慕容老闆,不久前還在一批據說來自海底打撈出土的青花瓷中,依據底足火漆印買了一件“回流品”,附贈的還有一張報紙,上面刊登有登載了關於“碗礁一號”被不法之徒盜撈大批瓷器的訊息。店主曾悄悄地告訴朋友,這幾件瓷器中就有“碗礁一號”的貨。結果不久在網上發現,各地購買此贗品的不在少數,而那張報紙也是假的。
另外,有這樣一群人,就是專業作假的,他們是古玩騙子的技術派,潛心研究,以至於作偽手段與日俱進。移花接木、老底接胎、化學做舊、煙燻養寶或許是他們輕車熟路的雕蟲小技。他們的作品或出現在資深藏家手中,也或者出現在某拍賣行、甚至博物館,這些甚至是他們津津樂道的榮譽,也成就了古玩騙子有了基本可以拿出手的東西。
今天早上在東交民巷那老陳,估計就是專業作假的,而小前則是陪他一起來演一場戲,這場戲演得太好了,真得是太好了,不愧是專業的,要不是張天元用了鑑字訣,那肯定得吃虧上當的。
本來張天元還打算找個日子再去那地方看看,心裡頭存著僥倖,說不定那老陳不是騙人的,只是想多弄點錢,可是今天來到李明光教授家裡,聽了李明光教授那一番話之後,他心裡頭算是明白了,這騙子就是騙子,實打實的,還是不要去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了,碰一鼻子灰不說,還搞得自己心情特別不好,到底圖個啥嘛。
張天元是有自知之明的,買的不如賣的精,更何況他張天元不過是個二十五歲的小青年,真正的社會閱歷太少了,別以為自己聰明,搞不好繞來繞去,就被繞進去了,要想不受騙,那乾脆就別趟這灘渾水,那是最好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