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五五四章 聶震的園林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五四章 聶震的園林夢 (2 / 2)

《園冶》綴山篇中把山石分成幾大類:一種是“廳山”,顧名思義,就是在廳堂的前院中綴山石。按《園冶》所說,廳山一般要“稍點玲瓏石塊”,而不宜複雜。這就是說,要少而精,要突出重點、主題,要以一兩塊形制優美的石峰作為主體來點綴庭園空間。其造型要符合透、漏、瘦、皺的美學原則。用現在的眼光看,“廳山”更接近於抽象雕塑。一種是牆中嵌理壁巖,有的嵌入牆內,有的雖與牆面脫離,但效果與前者同,均以粉牆為背景,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正如《園冶》所云:“藉以粉牆為紙,以石為繪也”。

以上兩種均適用於規模較小的庭園空間,而對於某些較大的庭園空間來講,則喜用大規模堆山疊石。山石多峰巖嶙峋,溝壑縱橫,脈絡分明,深得山林野趣。

山石除可以作為景觀的主題點綴空間外,通常可借山石把單一的大空間分隔成若干較小的空間,被分隔的空間多相互連綿、延伸、滲透,而不流於空曠、單調。而且山石尚可起遮擋視線和圍合空間的作用。甚至利用山石還可以堆疊成各種形式的蹬道,這也是古典園林中富有情趣的一種創造。

和山石一樣,水也是構成園林的基本要素之一。園林用水,從佈局上可分為集中和分散兩種形式;從情態上則有動有靜。集中而靜的水多用於中小型庭院,其特點是:整個園林以水池為中心,沿水池四周環列建築,從而形成一種向心、內聚的格局。採用這種佈局形式可使有限空間具有開朗的感覺。而對於大中型庭院,雖然也是集中用水,但水池偏處於庭院的一側,這樣可騰出大塊面積供堆山疊石,形成山水環抱的格局。和集中用水相對的是分散用水,其特點是:用化整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互相連通的若干小塊。至於水池的形狀絕大多數呈不規劃的形式以再現自然水景。

在園林中,涓涓溪流是對自然界溪流的藝術摹寫,它一般忌寬而求窄,忌直而求曲,此外還應該寬窄對比,求得變化,產生忽開忽合、時收時放的節奏感。特別是與山石結合,更能營造深邃藏幽的情趣。

張天元眼前的這個設計圖,應該是屬於江南的園林風格,他曾經在上浦的時候,去豫園玩過,而這個設計圖的大部分設計特點,和豫園是非常相似的,只是為了更適合北方的氣候,所以在一些地方進行了改變,甚至是重新設計,使得園林在帝都也可以做到因地制宜。

豫園位於上浦老城廂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與老城隍廟、豫園商城相連。它是老城廂僅存的明代園林。園內樓閣參差,山石崢嶸,湖光瀲灩,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譽。豫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原系潘氏私園。

裡面的建築大小有四十餘處,設計精巧、佈局細膩,以清幽秀麗、玲瓏剔透見長,具有小中見大的特點,體現明代江南園林建築藝術的風格,是江南古典園林中的一顆明珠。豫園為“全國四大文化市場”之一,與帝都潘家園、琉璃廠、南京夫子廟齊名。

李阿姨在設計新的園林的時候,參照了豫園的一些特點,吸收了其長處,從設計圖上來看,絕對可以體現出設計輕巧、佈局精細的特點。

如今南北方的建築是越來越接近了,風格也沒有那麼大的區別了,聶震喜歡的就是這種型別的園林,當初聶震還告訴過張天元,最好是把豫園讓他住,那比四合院舒服多了,再說了,他那別墅所在的地方,氣候雖然比不上南方,可是環境還是相當好的,絕對堪比豫園了。

當然了,豫園的獨特之處還在於散佈於豫園的許多磚雕、石雕、泥塑、木刻,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十分精緻。《神仙圖》、《八仙過海》、《廣寒宮》、《郭子儀上壽圖》、《梅妻鶴子》、《上京趕考》、《連中三元》等極具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

豫園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從建園時即和書畫結緣。明代著名書畫家王稚登、董其昌、王世貞、莫是龍等就曾在豫園賦詩題額、揮毫作畫。宣統元年,高邕、楊逸、錢慧安、吳昌碩、王一亭等在得月樓發起組織的“豫園書畫善會”成了海上畫派的濫觴。經過多年積累,豫園現珍藏書畫、傢俱、陶瓷等珍貴文物數千件。

另外,該園的綠化佈局合理,植物配置得當,層次分明,其特點是古樹名木多、大盆景多、擺花多。全園共有喬灌木670餘株,常綠和落葉樹約各佔一半。古樹名木有27株,其中百年以上20株,200年以上5株,300年以上2株。在萬花樓前的一株古銀杏已有430餘年樹齡,樹高26米,冠幅13.8米,直立如巨人。

為什麼要說豫園呢,那是因為李阿姨和林春娥在設計聶震的園林的時候,也考慮到了這些,不管是磚雕、石雕等等,都要融入其中,而綠化自然也要做到最好,這是聶震的一個夢,也是李阿姨和林春娥林工的一個夢啊。

當然,支援這個夢,就需要大量的金錢,在這一點上,聶震自然不是問題,聶震說了,錢肯定不是問題,關鍵那地皮是屬於他的,不用買地皮的話,這就算是省了一大筆錢了,接下來的事兒,只要交給李阿姨、林春娥,以及鐵瑞生三個人,那就完全不是問題了。(未完待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