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房裡,兩塊翡翠已經被分成了兩塊大的,還有剩餘的一些,這兩塊大的,自然是要做成大件的,而剩下的那些,也不會浪費掉,田宇將它們很合理的設計成了手鐲、掛件、戒面之類的東西,總之是儘量做到物盡其用,不浪費一點點材料。
畢竟這兩塊翡翠可是真正意義上的極品啊,浪費一點,那都是非常可惜的。
“張老闆,我打算先做手鐲和小件,這些做起來比較方便,也比較簡單,就當是先讓手熱起來吧,之後再做大件你覺得怎麼樣?”田宇問道。
“行啊,我看你把圖都做出來了。”
“手鐲的圖比較簡單,因為都是定式的,不需要動腦子去設計,當然比較簡單了。”田宇介紹道。
手鐲,亦稱“釧”、“手環”、“臂環”等,是一種戴在手腕部位的環形裝飾品。其質料除了金、銀、玉之外,尚有用植物藤製成者。手鐲由來已久,起源於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時期。據有關文獻記載,在古代不論男女都戴手鐲,女性作為已婚的象徵,男性則作為身份或工作性質的象徵。在古代社會,人們還認為戴手鐲可以避邪或碰上好運氣。
而作為翡翠手鐲,也是非常講究的,從清代開始,就十分盛行,還分成了各種型別,比如說美人鐲、貴妃鐲、平安鐲、福鐲等等。
儘管每一種手鐲造型上都有所不同,但卻都有定式的,不需要設計者費太多的腦筋。
總的來說,翡翠手鐲可以分成兩類,就是扁條手鐲與圓條手鐲。
要說到區別,其實也就只有三點而已。
這其一,就是圓條省料,扁條盡料:先說用料,圓條,中圈正樁,大概是10mm寬,89mm厚,而扁條是12mm寬,67mm厚,圓條窄扁條寬,圓條厚扁條薄。
其二,扁條光強,圓條光小:就光澤面和熒光來說,扁條由於寬,光面大些,而扁條由於圓弧在兩邊,底部為平,弧度大,所以熒光會集中對映在整個鐲身,而且由於寬而薄,種份水頭展示得更加完美,而圓條的由於窄,光面小些,由於圓弧在最上和最下,弧度小,所以熒光的對映面也小良多,當然水頭也會表現力弱些。
就完美盡料的設計上來說,開扁條固然會少幾片,但是不僅有最恬靜佩帶效果,和最錦繡完美的外觀表現,還可以有完美厚大的鐲芯尾料而且還更有可能多出環中環來,所以說,扁條鐲子逐漸流行而圓條鐲子逐步退出市場,是一個提高,而不全如傳說中,為求省料而設計得來的。
所以往往扁條大圈的鐲芯,還可以開到一隻小圈的環中環。
而中間的鐲芯,還可以一開二來做正樁花件。
就用料來說吧,開圓條鐲子,同樣的料比扁條正裝,十片會多出兩片來,同樣的料子,做正樁扁條能切出十片料的,假如做正樁圓條就會有12片,圓條的鐲芯,不僅薄些,而且由於圓條鐲比扁條厚2mm左右、窄2mm左右,也會小一些。
就是說同樣可以做10只扁條鐲子的料,可以做到12只圓條。好比睡覺的時候,鐲子滾得手臂上方,圓條鐲會咯手咯到疼,扁條不會,貼手再怎麼緊,都不會咯到。由於圓條的裡面厚進去大約2mm了。
&nm,好比中圈正樁,55的圓條鐲外徑,就相稱於57的圓扁鐲。
一件料子能出多少鐲子就是賭石一個最原始的計算方式,從這點來說,圓條鐲子實在比扁條鐲子省料的。
這其三,扁條貼手,圓條咯手:圓條完全不貼手,由於裡面是突出的圓骨,會在手上滾來滾去,扁條貼手,基本只要合手,佩帶都很恬靜,現代的女性不同於古代,足不出戶不用幹什麼活,基本都是電腦、駕駛、寫字、家務都要乾的,貼手與不貼手的佩帶恬靜效果,差很遠的。
在過去,大部分翡翠手鐲那都是圓條的,不過現在圓條手鐲已經漸漸被扁條手鐲被替代掉了,這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
田宇設計的這些個桌子,就是扁條手鐲,因為這是要出售的,不是收藏,那麼肯定要考慮到舒適度的問題了,對於現代女性來說,扁條手鐲顯然更加合適。
“原來是這樣啊,不過這對你們這些內行是如此,對於我這樣不懂光身件的人來說,弄起來可就難嘍。”張天元笑道。
“對了張老闆,我昨天琢磨了很久,有了一些新的想法,都做成圖紙了,想給你看看,如果你覺得可以的話,咱們就開工,如果你不是很滿意,那還按照原來的計劃進行。”田宇又說道。
“什麼新想法?”
田宇開啟了自己的電腦,然後讓張天元去看上面的兩張設計圖。
“這其中一張是八仙過海,另外一張則是華夏佛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