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徐玥的話,張天元不由摸了摸鼻子道:“徐姐,你說這麼多缺點,就不怕我不買了嗎?”
“要是別人,我當然不會說的,不過你是朋友,又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覺得應該告訴你!”徐玥笑了笑道:“如果你真的不想買的話,今天就當時去逛逛吧。”
“那我還是多瞭解一下吧,你說的那些缺點,對我來說,倒是可以克服的。”張天元笑道。
“其實不止那些呢。四合院的第二個不便是取暖。統一供暖的暖氣基本沒有,到了冬天各家燒煤球或蜂窩煤取暖。燒爐子需要安上煙筒風斗防煤氣,可每年冬天總有讓煤氣燻死的。”
“不是吧,現在就算沒有天然氣,也有灌裝煤氣吧?”張天元驚訝地問道。
“嗯!現在做飯好多了,大多用上了罐裝石油氣,早先燒煤爐子做飯時,老得惦記著添煤、開火門、關火門、封火。一沒留神火滅了,一個小時都別想吃上飯。
第三個不便是上下水道。一個院子裡通常只有一個水管子一個水池子。冬天水管子一凍上,哪家都用不上水,都要貢獻點熱水澆那凍住的水管子。水池子的下水道堵了也是整個院子的麻煩。反正每天哪家用點水,刷牙洗臉,都要往院子裡跑,真是不方便。
四合院的平房保暖性也太差。北房西房還好點,東房夏天西曬,南房冬天太陰冷。其實到了冬天都夠嗆,門一開就是‘外邊’,冷風呼呼的往家裡灌,可洗個菜、接個水、倒個水、上趟廁所都得出門!還有,這些平房都太老了,隨便哪間都在百年以上。每年夏天,雷陣雨一來住四合院的就有人揪心,漏雨還算小事,有的危房一陣大風大雨就許能塌了。1976年唐.山地震,帝都也塌了上萬間房子,全是這種老平房。所以說,欣賞帝都文化的人們,包括一些外國人一提衚衕四合院就愛的不行,一聽見‘拆’字就氣的要命。可真住在四合院裡的老帝都人卻跟他們想法不同。”
“嘿嘿,你這是在諷刺我這樣的人嗎?”張天元撓了撓頭道。
“也不是諷刺了,只是每個人所站的位置,看事情的角度不同而已。現在不是時興什麼農家樂嗎?那是城裡人的樂子,可是對於鄉下人來說,農家樂有什麼好的?他們寧願去城裡進館子,所以這就不好比了。”徐玥搖了搖頭道。
“那些離開四合院,離開衚衕的人,就不會留戀嗎?”
“也會啦!如今,許多的衚衕已經不復存在,拆了蓋樓了。衚衕裡的人都搬了家,大多在三環以外。他們住進了樓房,廁所廚房,上下水道,暖氣煤氣一應俱全,大門一關自成一統,又方便又寬敞。這回該滿意了吧?嘿嘿,時候一長,有些老帝都人又東看看西瞅瞅,覺的又缺了點什麼。缺了什麼呢?街坊鄰居那份親熱!住了幾十年的老街坊,這一搬遷失去了聯絡。等搬遷的新鮮勁過了,才突然發現怎麼就好像跟親人失散了! ”徐玥答道。
“嗯,這個說的太有道理了,仔細想想的話,農村人搬遷到城市,住進了公寓之中後,尤其是老一輩的,很想念農村的生活吧,那多熱鬧,平日裡串串門,在太陽地裡打打麻將、打打牌,聊聊天,那多有意思啊。”張天元點頭道。
“所以說,其實還是有得有失吧,我想我爸媽搬走之後,肯定也會想念這裡的鄰里的,不過想念了就回來看看吧,現在交通這麼方便。”徐玥笑道。
“倒也是!”
“蛇麟大哥,就前面那條路拐進去,對!”徐玥對開車的蛇麟說了一聲。
蛇麟將車拐進了衚衕裡,這裡的路相對來說要窄一些,不過也能過車,就算是並排過兩輛車也是辦得到的,應該是後來擴修過的。
汽車駛入了衚衕裡,感覺和別處的景色就完全不一樣了,綠蔭之下,可以看到路邊下棋的大爺,聊天的大媽,還有玩耍的小孩,可以聽到鳥叫聲,還有狗叫聲,這在繁華地段是很難遇到的。
“雲開閭闔三千丈,霧暗樓臺百萬家”!
這“百萬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說的帝都四合院。帝都四合院的型制規整,十分講究,有房子,有院子,有大門,有二門,有遊廊,有私塾,有客廳,有照壁,有庫房,有廚房,大戶人家連園林、車馬房一應俱全。
關上大門,自成一統。站在帝都四合院中環顧,中間舒展,廊檻曲折,有露有藏。四合院的神髓就在於一個“合”字,將一個的家庭的所有成員“合”在一起。
“庭院深深深幾許”,只有在這古老的院落中,才能感受到這中國式的詩境。
帝都的四合院講格局,講款式,講氣派,重傳統,整個院落佈局嚴整、敞亮,使人有雅靜舒適之感,而老帝都帝都四合院,天下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