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宇宙電氣公司正式供貨。
與大眾等聯合公司的安全系統無聲戰鬥正式拉開。
大眾等聯合公司當初投建安全系統電子廠,直接由海市相關部門參與控股,且投入資金接近百億,另有大眾等七家車企投入70億的資金,總規模超過了150億。
並將這家安全系統電子廠命名為七海聯合電子製造公司。
七海聯合公司,無論是從場地規模,亦或是裝置配置,還是人才方面,都堪稱世界級的level。
一期的七海聯合公司,現階段產能早已超過了每月30萬臺的行車安全系統供應量。
更是在宇宙電氣公司投建的空檔期期間,已經用低價策略,逐漸的佔據了大部分的汽車商供貨端。
當初宇宙公司每臺安全系統向國內的售價為三千每臺,七海聯合公司為搶佔市場,他們用自己三千多的成本價安全系統,以每臺兩千五的價格向市場供應。
這也意味著,每賣出一臺,他們就要虧損接近一千。
這三個月中,以不到一百萬臺的安全系統出貨量,七海聯合公司已經虧損接近十億的資金進去。
當初由大眾公司發起的‘低價佔領市場’策略,剛開始的時候還有幾家公司贊同,現在眼見市場已經收的差不多了,況且就算七海公司再財大氣粗,也禁不住這樣的消耗下去。
於是提價迫在眉睫。
在宇宙電氣公司正常供貨時,七海聯合公司也向他們下屬的供貨商發出通知:每臺行車安全系統提價至七千每臺。
而宇宙電氣公司針對國內車企的定價為四千,針對外資車企的售價為一萬二。
且限海市區域外的車企購置。
第一週時間,宇宙電氣公司訂單量環比增長15%,而七海聯合公司的訂單量並沒有什麼變化。
第二週,宇宙公司訂單量增長13%,是因為車間的生產產能已經達到最大化,無力再承擔更多的訂單要求。
按照目前的訂單數量來看,宇宙公司每月的產能在12萬臺左右。
七海聯合公司的訂單量,在此期間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因為安全系統都是作為各家車企的汽車零部件批發購置,並沒有什麼零售商或者單體客戶的存在,市場上並沒有傳出兩者對比的口碑之類的。
七海聯合公司的高層,在宇宙電氣公司新產品上市之際,就已經投入了極大的關注,他們從技術角度對比參照之後,發現宇宙電氣公司生產的安全系統,在ICC控制中心方面,技術成熟度遠比他們自家的產品要高上很多。
再加上中間有接近三千的價格差距,這兩樣劣勢,讓七海公司的高層們,都憂鬱了好一陣子。
只是半個月的時間過去了,看到自家公司的訂單量並沒有出現想象中的下滑,他們心裡都樂開了花。
為此,七海聯合公司的幾個外外籍高層,還特意舉辦了慶祝派對,更是有些外籍高層酒後放言:“只要是外資企業,在華夏就沒有不成功的;華夏消費者心理崇洋媚外的指數,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我們永遠都是他們的上.帝!”
就差很直白的說賤了。
第三週,宇宙電氣公司的訂單量已經飽和,並且短時間內,也沒有資金去增添新的廠房擴大產能。
七海聯合公司的訂單量依舊,幾乎沒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