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一路說著話,不覺就到了西海之濱。
在腳下這條大路的盡頭,出現了好大一片高矮不一、樣式各異的建築,從北至南連綿數公里。
這是除了西海鎮之外,方皓在元界見過的最大規模的人類聚集地。哪怕放在玄界,也夠得上一個小縣城的規模了。
而且和他之前見過的村莊、市集不同,這個鎮子沒有圍牆,竟然是全開放的。
在鎮子的正中央,豎立一座醒目的石塔,高度超過了三十米,在一群平均高度不過十米的建築當中,顯得特別巨大。
這個地方名叫西海市,原本只是靠著碼頭的一個市集,後來隨著來這裡貿易的人不斷增多,聚居的人也越來越多,漸漸發展到了現在的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西海市開始迅猛發展,是在西海鎮建立之後的事。
雖然因為缺少物資,西海鎮無法推進工業化程序,但依靠現有條件,生產製造一些受土著歡迎的用品還是不難的。
比如各種皮草製品,像是錢袋、手套、皮靴、衣物、揹包、旅行帳篷之類的商品,在這裡根本就不愁賣。
還有各類瓷器、陶器、木器、玻璃製品,也是非常搶手的貨物。至於肥皂、香水什麼的,更是屬於基操了。
這些東西這個世界不是沒有,但論及質量和價格,就都比不上西海鎮的出產了。
鎮中有兩條寬闊的大路,一條為東西向,一條為南北向,在鎮子中心的石塔處交匯。
方皓和柳泉先生就是由東西向的這條路進入鎮子的。
在大路的兩旁,是各式各樣的建築,有木製的,也有磚石的。房屋之間都隔著較大的距離,便成了或寬或窄的支線道路,大多可以通行馬車。
方皓跟著柳泉先生走了不遠,進入了路邊的一座建築中。
進門是一個寬敞的大廳,半邊地方擺放一些桌椅,格局像是一個飯館;另外半邊有一個曲尺型的櫃檯,櫃檯後面的貨架上擺滿了商品,看著又像是個商店。
這裡面的人都穿著作訓服,顯然是屬於西海鎮的地盤。
一個看著三十來歲的男子迎了過來,先跟柳泉先生問了好,又向方皓點了下頭。
柳泉先生為方皓介紹道:“這位是第五大隊的‘漁夫’大隊長。”
方皓心想,這位大隊長的代號還真有意思。說道:“漁夫隊長好,我是第十一大隊預備隊員九霄。”
柳泉先生對漁夫說:“他還沒吃飯,給他安排點吃的。”
漁夫問方皓:“來條魚?”
方皓點頭:“好啊。”
他這會快餓瘋了,人家既然安排了,他自己也沒得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