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們大唐此時便找藉口,派遣兵力入駐扶桑,美曰其名平定內亂。”
李世民疑惑道:“但一旦平定內亂後,那駐兵不是要撤離扶桑,到那時扶桑國有著我大唐的先進武器,遲早會將技術學會。”
“對。”秦壽不置否認,當即說道,”所以在扶桑內戰接近尾聲時,我們就需要高句麗、百濟這些國家出場,資助這些國家助長他們的實力。”
“而後暗中推波助瀾,或者叫駐兵搞些小動作叫扶桑以為是高句麗這些國家搗鬼,彼時扶桑實力壯大,自然受不了這種挑釁,一定會與高句麗這些小國扳扳手腕。”
“只扶桑他們的戰爭不結束,他們就找不到任何理由叫大唐撤兵。”
“長久以往下來,我大唐不就有正當理由,以正義之師入駐這些國家,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到那時,為了懲治扶桑等國的戰爭行為,將其的軍權全部收繳大唐。”
“這時候的扶桑不就是大唐的掌上之物,島嶼上的金、銀、銅這些資源,便是我大唐的後花園。”
這一席話,叫李世民聽得目瞪口呆。
其實這些手段也是現世米國對於扶桑的做法,二戰後,米國佔領軍協助制定的扶桑國憲法第九條,放棄戰爭,不保持戰鬥力。
此外,扶桑國被迫允許米國的駐軍,地位協議規定,米軍士兵在基地外犯法只要不是被現行逮捕,扶桑就無權在起訴前再施行逮捕。
相當於變相的治外法權。
所以導致扶桑人在見到米國人就像是見了爹一樣。
如此宏圖,李世民豈能不動心?
時下大唐並不是沒想過對扶桑等國下手,只是苦於師出無名,況且扶桑又跟兒子一樣舔自己,實在是下不去手。
這要是下手了,其他國家會怎麼看大唐?
他還怎麼完成千古一帝的稱號。
但秦壽的話就不同了,我大唐是為了幫助你們平定內亂才派兵的。
而且你們這些國家太喜歡戰爭了,所以你們的爹看不過眼,要收了你們的兵權,這是為你們好。
秦壽想了想,繼續說道:“不過要想達成這一點,大唐暫時還面臨著兩個難題。”
“第一,既然要入駐扶桑等國,那就意味著我們大唐要擁有遠超扶桑的兵器,徹底絕了扶桑造反的心。”
“第二,派遣兵力入駐扶桑,也就說明大唐兵力勢必會遭到削弱,所以我們需要先肅清周邊吐蕃突厥才行。”
李世民點了點頭。
溼兒這小子每句話都說到點上了,短期來看如今大唐最需要忌憚的緊挨著的吐蕃,長期來看才是島國扶桑。
但話雖如此說,李世民又是愁了起來。